本報訊眼下,山東省寧陽農村時興“集體采購”,由村集體到正規的農資生產廠家為群眾購買生產資料,再對農戶進行內部經營,大到種子、化肥、農藥,小到幾塊錢的薄膜、鐵絲。集體采購的特點是因其量大,享受批發價,并以其信用可從廠家賒來,再賒銷給群眾,有了收益再“秋后算賬”。伏山鎮是蔬菜制種大鎮,蔬菜良種種植面積達上萬畝,每年僅此就需價值900多萬元的農資。實行集體采購全鎮可少花近100萬元。村民續慶田告訴記者說:“如果看著天要下雨,直接到村里馱兩袋化肥,給村里打個白條,不用回家就可以上到地里
,真是太方便了。”
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也積極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尋求更專業化、更廣范圍的“集體采購”。鄉飲鄉建立的糧食和飼料合作社,根據全社2643個社員的需要,集體采購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通過直接購進,聯購分銷,社員從合作社購進生產資料可以降低價格5%-6%,每年節約生產資料成本1.6萬元。
實行“集體采購”,農民得到了實惠,村干部的威信也高了。西代村黨支部書記續立山算了一筆細賬:一根竹桿在當地的市場價格為0.14元,而村里“集體采購”后,賒給群眾的每根只有0.12元,群眾每根省了兩分錢,全村一年的用量在100萬根,群眾一共能省下一萬多塊錢。集體采購,群眾沒錢也能種好地,照樣能加大對農田的投入,村干部在群眾中是有德又有威,一呼百應。
《市場報》 (2005年07月06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