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素慧 報道:近年來,財經、管理類圖書的暢銷為不法分子提供了生長的土壤,眾多打著國外專家作者幌子,謊報銷售量的書籍在偽裝的面紗下一時風靡商界,被奉為管理寶典,卻對讀者、零售終端造成了極大傷害。
這種被稱為“偽書”的新型違法書籍首先在內容上對讀者進行誤導欺騙,其次對零售終端造成名譽損害。由于事先無從考證一本書是否“偽書”,從國有出版社正當渠道進貨的
書店常常自己也被蒙在鼓里,卻被不明真相的讀者誤認為書店知法犯法。尤其是一些經過多年積累在讀者群中樹立起良好口碑的民營書店更是一時引來無數責難。
對于“偽書源頭”的出版社,僅憑市場約束是無濟于事的。由于出版社負責書稿的組織編輯,在書號的掩蓋下,一切都成為合法行為,一些被贏利目的沖昏了頭的出版社便頻頻違規操作,讀者和零售終端也無能為力。
2月24日下午,“堅決制止虛假圖書、營造誠信出版環境”座談會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舉行。5月27日,3萬多冊偽書在北京郊區一家造紙廠被推進化漿池銷毀,合計總價值50萬元,對違規出版社起到了警示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出版社的管理,防止“偽書”再度擾亂市場,新聞出版署對違規出版“偽書”的出版社提出了通報批評,還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處罰。經過一番整治,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偽書”風氣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