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一些跨國公司借投資向中國轉移高耗能產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5日 08:56 經濟參考報

  為發展本地區經濟,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出現了盲目引進國外高耗能產業或其中下游產品生產線的現象,在國內消耗過高的能源,并產生大量污染。

  有關專家認為,應防止一些跨國公司以投資為名向我國轉移高耗能產業,加重我國能源緊張局面,并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引進國外高耗能產業凸現負面效應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壽榮介紹,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從能耗、環保、稅收等方面對電解鋁、電石、鐵合金等高耗能項目進行限制,加之《京都議定書》生效后,這些國家為完成減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的任務,越來越多地將此類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我國由于缺乏嚴格的產業準入限制,正逐漸成為世界高耗能產業轉移的中心之一。

  從我國情況看,接受這種轉移,引進外資,成立一些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再出口,固然帶來了GDP的增長,并解決了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但我們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巨大:資源被消耗掉了,污染被留下來了。在這樣的“合作”中,我們似乎獲得了不少實惠,但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才是最大的贏家。

  西部一些地區正以富集的能源、低廉的電價和土地征用成本等“優勢”成為世界高耗能產業的“新樂土”。

  本地“合法”引進 把高耗能高污染轉移他處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在引進國外高耗能產業項目時,本地生產并不會過度消耗能源或者造成嚴重污染,完全“合法”;但從國家全局看,此類產業在其中上游原材料開采和生產過程中是需要耗費大量能源、破壞環境的。這就意味著它是在將高能耗和高污染轉嫁到別的地區,以此換取本地經濟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這還對我一些涉及關鍵資源和技術的自主產業構成威脅,使國家在部分稀有資源上的控制能力大為下降。

  全國政協副主席路明舉例說,最近美國道康寧公司與德國瓦克公司擬在江蘇省張家港地區申請大片良田建立有機硅廠。這一項目如果上馬,將耗費我大量寶貴的金屬硅資源,其產品市場卻主要在國外。這一項目對于我資源的就地開采、加工,也將造成四川、山西等其他生產基地電力等資源的巨大消耗,同時還會大量砍伐樹木、排放超標的溫室氣體、造成嚴重的生態污染。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專家傅積賚說,據粗略計算,僅為上述張家港地區擬建的有機硅廠提供一年10萬噸的硅,就需要純凈木炭數萬噸,折合成木材就遠不止幾萬噸了。此外,每煉1噸硅僅電爐的電耗就是1.4萬度,生產過程還將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存在著大量的粉塵污染,尤其對半徑10公里以內生活的人群來說,其健康會受到影響,嚴重的會造成矽肺病。

  規范國外企業投資我高耗能產業

  據路明了解,數年前,在我國對高耗能產業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還不太注意的時候,美國道康寧公司就投資在大連建立硅塊的采購、分揀和加工中心,將他們生產的有機硅和單晶硅所需要的硅產業逐漸轉移到中國。今年2月《京都議定書》已正式生效。從長遠看,我國減排二氧化碳的壓力是巨大的,應及早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型企業的引進,以及高耗能低產值產品的出口。為此,路明、傅積賚等一些專家建議,國家應采取措施遏制跨國公司向我轉移高耗能產業的趨勢。

  一、提高國外企業進入我高耗能產業的門檻。要從全局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做大做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行業,嚴格執行行業發展規劃,提高國外企業進入我國高耗能產業的門檻,同時制訂相關法規和統一的環境管理標準,以增加當地政府的環境壓力。

  二、形成專家咨詢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對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安排,可邀請相關專業和行業的人士,成立專家咨詢和決策評估委員會,對項目中涉及到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問題,全方位進行研討,充分剖析其利弊,從長遠和全局的角度謹慎謀劃,最終形成專家咨詢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從而避免考慮不周而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三、適當提高高耗能產品的對外依存度。減少能源進口,加大和能源有關的終端產品的對外依存度,既進口原油,也進口乙烯、丙烯、丁二烯,并對各種產品的進口依存度進行適當調整,將能源安全風險分散到各個下游產品中。同樣,保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品一定的對外依存度,也會緩解煤炭和電力資源的供應壓力。

  四、把有限的資源充分用在對國有資本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自主產業上。加大對我國必須消耗資源的一些重要產業扶持力度,如果我們自己這些重要產業缺乏競爭力,將導致國外企業對我有限的資源進行掠奪性控制占有,最終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作者:譚浩 牛紀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