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政策決定發展--美國個人退休計劃對中國年金業務發展的啟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13:47 證券時報

    主要觀點:回顧美國個人退休計劃3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稅收政策直接決定退休計劃規模的增長;統一、簡單的政策有利于職工的參與;退休計劃廣泛的覆蓋率是政策的主要目標;個人自主選擇投資的方式是長期的趨勢。這些都是我國制定企業年金制度時可以借鑒的經驗。

    自1974年美國國會立法、福特總統簽署通過了職工退休證券法

案(Employee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ct 簡稱ERISA),美國個人退休計劃(Individual RetirementAccount 簡稱 IRA)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截至2003年底,個人退休賬戶已經積累了3萬億美元的資金,占全國整個養老金市場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組成部分,具體組成見圖1 。在美國大約每五個家庭中就有兩個參與了IRA,總共有4520萬家庭,擁有個人退休賬戶,資產金額占家庭總資產的20%以上。

    回顧美國個人退休計劃3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正是國會通過了若干法案,直接決定了資金積累的規模;同時法規規定參加計劃的限制條件、法律的繁冗程度也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頻施政策加大覆蓋面

    當個人退休計劃推廣到一定程度,覆蓋面成為政府考慮的重點。相對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企業年金,小型企業由于企業營業收入不確定性強,建立企業退休計劃相對成本高而很少為職工建立退休計劃。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簡化職工養老法案,簡化繁雜的手續及監管方法,提高繳費限額,鼓勵小型企業建立企業退休計劃。例如:小型公司職工每年可以投入15%的收入或22500美元,不用每年申報繳費稅單,也不一定要每年都繳費等。

    針對人數少于100人的企業,1996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激勵超小型企業建立退休計劃的法案。通過以上兩個法案的推進,截至2003年,小型企業個人退休賬戶繳費累計1500億美元;其中超小型企業,累計約250億。同時,小型企業退休計劃數目每年增加25%,從1998年至2003年參加職工人數每年增長27%。截至2003年底,美國總共有375300個退休計劃建立,覆蓋170萬職工。

    為了鼓勵每個人更多地積累退休金,1997年美國出臺了新的個人退休計劃法案。新計劃雖然不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但沒有限定投入金額,而且規定在退休領取退休金時不再交個人所得稅。新法案立即得到了人們的支持。新法案在繳費的覆蓋人員、繳費金額、領取稅收優惠比傳統計劃更具吸引力。1998年當年新計劃繳費86億,同時從傳統計劃轉入393億。2001年當年新計劃繳費111億,第一次超過傳統計劃繳費。截至2003年底,新計劃已積累1020億美元。

    投資品種逐年發生變化

    美國個人退休金賬戶的資金運作在過去的20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在1980年,人們把積累資金的72%、大約380億投資于銀行定期存款等理財項目,只有7%投資于共同基金。而到2003年,其中80%是證券投資,而共同基金的投資占證券投資的43%。

    投資理念的改變與以下幾個因素密不可分: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人們逐漸可以承受投資風險,認識到證券投資潛在的投資回報率;金融產品不斷創新,使得可投資產品極大豐富;網絡等技術的革新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而且由于公司建立退休計劃,使得個人參與證券投資熱情高漲,同事間的投資交流加速了證券知識的普及和市場的培育。

    對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啟示

    中國正在建立的企業年金制度是通過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建立企業職工退休計劃,而回顧美國30年個人退休計劃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一、制定個人稅收優惠政策

    從美國個人退休計劃發展的歷程看,個人稅收優惠政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國目前的企業年金制度中,只有各地方對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既沒有國家統一的稅收政策,也沒有針對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對企業職工個人投入沒有任何激勵作用。建立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需要財政部、勞動保障部、監管機構等部門協調運作。稅收優惠政策從表面看,可能會使當年稅收減少,但實際上資金從政府的財政行為轉換為個人的投資行為,進入了直接投資的渠道。

    二、簡化限制,增加覆蓋面

    目前,我國的養老金計劃剛剛起步,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主要是效益好的大型國有企業,覆蓋人數有限。將盡可能多的人納入退休計劃是制定退休政策的主要目標。我們可以借鑒美國退休計劃的相關政策,逐步覆蓋各類公司以及個人;同時應簡化退休計劃設立、運作、監管的程序。例如,在我國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中規定賬戶管理費由企業年金計劃的企業另行繳費。在實際操作中,這個規定增加了一個繳費環節,提高了管理成本,會直接降低參加的可能性。

    三、完善過渡性功能

    根據我國企業年金的規定,職工從原單位離開加入新單位時,在新單位沒有建立企業年金的情況下,職工可以掛靠在原單位,有的費用例如賬戶管理費由個人承擔。在操作上,可能存在企業不愿意提供這樣的服務而職工也不愿意參加原有企業的投資管理,這就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而美國個人退休計劃規定當企業職工轉換工作時,職工可以把參加企業年金計劃(例如401K)的資金轉移至個人退休賬戶。個人退休賬戶可以在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在企業年金個人退休賬戶中已購買的基金不用變現,可以把現有的投資形式直接轉移,繼續投資運作。

    過渡功能在當前職工轉換工作相對頻繁時日益重要。據統計美國由于換工作而離開企業繳費計劃轉移至個人賬戶的資金從1996年的1140億發展到2000年的2260億。

    四、由企業統一運作到個人自主決定的投資管理模式

    目前中國企業年金的投資運作模式基本是由受托人指定投資管理人,進行統一的投資運作,個人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并及時調整投資對象。在我國企業年金計劃發展初期考慮到證券投資知識的不普及以及市場剛剛開始培育,可以采用統一投資管理的方式。但在實踐中我們了解到,由于受托人承擔了投資風險的責任,使得各個企業負責人不愿意進行證券投資。同時由于職工不能自主投資決策,也不能對參與者進行投資的知識培訓。

    從美國個人進行退休資金投資運作中,我們看到即使人們可以自主選擇,在初期主要還是投資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儲蓄理財項目;當各方面條件比較完善了,人們才開始證券投資。因此,賦予職工自主投資的權利并不等于直接增加了投資的風險。同時,只有賦予個人投資決策權才能實現以上提及的個人退休賬戶的過渡性功能。從長期看,個人選擇投資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美國個人退休計劃的政策演變過程

    美國聯邦稅收法允許個人建立若干退休計劃(例如參加企業退休計劃),個人退休計劃是其中之一。法律規定任何有收入的人在70.5歲之前可以建立個人退休賬戶,根據每年規定的限額繳費、進行投資運作。所繳金額享有稅收優惠。退休賬戶中的資金不能在規定退休年齡前支取,除非符合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個人退休賬戶有兩個功能:一是為所在公司沒有退休計劃的職工提供延遲繳稅、投資運作、積累退休金;二是在職工換工作、退休時把公司退休計劃已積累資金的轉移、保存在個人賬戶里。

    美國個人退休計劃的政策演變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1974年傳統個人退休計劃法案。

    這是美國國會通過的第一個個人退休法案,規定符合要求(法案規定了一系列參加條件)的70.5歲以下的職工每年可以向個人退休賬戶投入1500美元或15%的年收入,所交資金免個人所得稅;等到退休后支取時,再按照支取金額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退休金計劃立即得到熱烈響應,1975年當年繳費14億美元,此后逐年遞增,1981年當年繳費達到48億美元。

    二、1981年統一個人退休金計劃法案

    經歷了石油危機,美國經濟進入復蘇階段。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激勵更多的人參加個人退休金計劃,美國國會在1981年通過經濟復蘇稅法法案,允許任何納稅人都可以參加個人退休金計劃,投入限額也相應從每年1500美元提高至2000美元,或100%的收入。簡單的進入原則,使得個人退休金計劃進入了迅猛發展期。從1982年當年繳費283億增加到1986年當年的378億美元。

    三、1986年取消統一個人退休金計劃,重新設立門檻

    經歷了五年飛速的發展,在驚嘆個人退休金高速積累的同時,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個人退休資金的快速增長,會影響國家的基本儲蓄。雖然學術的爭論沒有產生任何明確的結果,國會還是取消了統一個人退休計劃,為準入設立了門檻。例如:如果夫妻任意一方的公司提供退休計劃,另一方則不能參加個人退休計劃,除非家庭收入低于基準。新法規立竿見影,1987年當年繳費回落至141億。根據1986-1987美國國家稅務局的統計,年收入少于25000美元、符合繳費規定而參加繳費的人減少了30%。在以后的幾年中,繳費數量逐步減少,直至90年代中期,大約每年80億美元。1997年國會上調了參加個人退休金計劃的收入上限,同時允許夫妻任意一方沒有公司退休金計劃的可以參加個人退休金計劃,但其效果不明顯。

    四、2001年經濟增長稅收優惠法案(EGTRRA)

    這是自1980年后的20年中第一次提高可投入限額,設定2002-2004每年為3000美元,2005-2007每年4000美元,2008年5000美元,以后每年增加500美元直至2010年法案的有限期。同時,對于年齡50歲以上的職工,允許每年額外增加500美元的投入。這些措施使得2002年當年的資金投入增加到95億美元。是自1990年以來最大的增幅。上圖是1975年至2002年當年個人退休金繳費的金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策對投入數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