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開車去購物,傻了。商場外面沒車位,滿了。繞著商場開幾圈,東西沒買添點堵,回了……”這首民謠反映了目前“有車族”有錢買車無處棲身的尷尬。
近年來,我國的汽車工業為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反觀我們的汽車消費環境,不能不讓人為之扼腕。
目前,我國汽車數量的增長與停車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停車位需求如果按100%的基本停車位和20%的公共停車位計算,共需增加停車位480萬個。作為交通靜態管理的停車場地嚴重不足,居民小區、商業區、商務區、醫院等地的停車位全線告急,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城市交通的痼疾,并已成為抑制汽車工業發展瓶頸。
停車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新問題,且已經到了必須予以重視并立即加以解決的地步。如何對停車設施進行合理規劃,對車輛停放進行有效管理,切實處理好車輛的動、靜態關系,成為我國大中城市迫切解決的問題。
新問題孕育著新商機。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停車產業已經成為年產值數十億美元的大產業。在香港,一個停車位的售價比一輛高級轎車還貴。美國的停車產業每年大約收益260億美元,提供約100萬個就業機會;1998年泰國房地產蕭條時,投資者把過剩的公寓改建成停車樓,很快回籠資金,蕭條的房地產業轉化為火爆的停車產業,也順利地渡過了經濟危機。在我國,一些大都市新建高檔小區的停車位也被開發商高價出售,同時小區建有全自動停車庫,成為了高檔小區銷售的一大亮點。
發展停車經濟,需要理論上的探索,需要先進的技術,需要具體實踐,需要洞察商機的先行者和反應敏捷的跟進者,更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規。市場的競爭具有三個層次:成本的競爭、技術的競爭和規則的競爭。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個新興的市場里,誰先掌握規則誰將贏得主動。
我們希望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廣大投資者、企業家積極行動起來。有條件的企業把經營范圍從停車設備制造業推向停車產業,把投資、生產、管理三方面結合起來。有專家預言,隨著私人汽車的迅猛發展,在未來幾年內,蘊藏著巨大市場商機的“停車經濟”,其前景不可限量。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可以預期:一個政策到位、規劃合理、組織得力、投資強勁、供需平衡的停車經濟新格局將很快形成。
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市場報》 (2005年07月04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