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礎之一,農業機械化工作在農業發展中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彭州市農機局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成都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總體目標要求,以及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富市、城建活市、旅游興市”三大發展目標,圍繞“興機富民”一個中心,實施項目年工程,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全面提升彭州農機裝備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農民購機國家補貼
積極實施農機裝備推進項目
彭州市氵蒙陽鎮永光村2組農戶蘇正建近來可成了村上的名人,上月他僅花了4萬元出頭的價格就買到了一輛原價54800元的嶄新浙江三聯2.0全喂入聯合收割機。靠著這臺機器,蘇正建在5月份的收割旺季中5天收了150多畝麥子,不僅效率是往年的幾倍,拋撒率、破損率明顯下降,一下子收入近萬元,這讓周圍的鄉親們都羨慕不已。為何能夠少花1萬多元買到致富的新機器,用蘇正建的話說“換了過去想都不敢想,還真得感謝農機部門幫我第一個享受到了農機裝備推進這個好項目!”
蘇正建口中的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的全稱是“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目前在成都市范圍內僅在彭州市正式實施。今年4月份正式啟動的該項目歷時兩年,重點在氵蒙陽、天彭、致和、九尺、升平等鎮實施,總投入961萬元。項目實施后將使上述鄉鎮的農機化水平由目前的25%提高到66%,每畝每年新增效益105.5元。在糧食主產鎮建立2-3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片”,使該示范片機械化程度達到90%以上。
為做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經費管理工作,彭州市農機局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組織實施。一是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戶,確保資金只能用于本項目內的農機購機補貼。二是抽調專門人員從事項目資金的管理,購機補貼標準嚴格按國家農業部載入的補貼目錄補貼。三是對補貼的機型和補貼額在全市進行公示,以增加資金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接受群眾的監督。四是補貼的機具必須有農機站、鎮政府、農機主管部門三級審核把關,確保補貼的機具服務于彭州農業。
考慮到部分農戶經濟實力有限的實際情況,彭州市農機局還積極和彭州市信用聯社接洽,在提供項目購機補貼的同時,由信用聯社再向購機農戶提供部分貸款,使農戶能夠享受項目的門檻再度大為降低,并且有能力購買到價格高、效率好的大型先進設備。彭州市氵蒙陽鎮月亮灣村4組的農戶陳科學就通過這樣的政策,購買到了一輛價格接近24萬元的久保田488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通過享受項目購機補貼6萬元,信用聯社承諾貸款4至5萬元,他自己只用自籌不到14萬元就買到了機器。陳科學自己盤算著“如果能夠按計劃進行跨區作業,僅僅3、4個收割季節就能把購機的錢掙回來,還能把貸款還上!”
在項目實施后,不少彭州農戶也像蘇正建、陳科學一樣嘗到了項目帶來的好處。據彭州市農機局初步統計,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農戶通過實施該項目購買的農業機械290臺,其中聯合收割機42臺、中型拖拉機32臺、小型拖拉機216臺,已完成銷售資金542.71萬元,有望到2005年底前完成961萬元的任務。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
農機措施大顯身手
國家級第五期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是彭州市農機局具體實施的又一國家級農機項目,于2002年至2004年分別在彭州市天彭、利安、三界、氵蒙陽、升平等鎮實施,其中農機措施部分主要實施兩項工程:一是項目區內的機耕道改擴建工程;二是根據項目區內的農業生產需求,新購各類先進實用的農機具以提高項目區內的農機裝備水平。為把國家投入的大量的資金和才力、物力用到實處,彭州市農機局常年成立了較為固定的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由局長親自任組長,辦事人員也相對固定和熟悉業務,并通過各實施鎮的農機站站長協助農機局和各鎮搞好農機項目工作的落實。
項目實施期間,彭州市共改擴建機耕道44條50.36公里,總投入93萬元;在農業機械的購置方面,從2002年開始,對購機戶實行了各級財政的無償、有償補貼購機達81臺(套),總投資達106.8萬元,其中:動力機械16臺(套),總投資74.7萬元,配套機具67臺(套),總投資27.1萬元。新增農機動力733千瓦,包括耕整機械、提灌機械、噴灌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秸稈還田機械、栽插播種及育苗機械等各種類型,全面地提高了項目實施區域內的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根據各年總結的經濟效益分析,合計帶來年直接純收入40.88萬元,年間接經濟效益196萬元。
機械化插秧試點
填補農業全程機械化空白
彎腰犁田、彎腰插秧、彎腰收割是農民千百年來辛勞的寫照。長期以來,就水稻生產而言,犁田、植保和機收作業機械化較高,而機械化育秧、插秧技術的推廣還相對滯后,剩下的插秧這“一彎腰”便成了最后的瓶頸。為了讓農民真正直起腰來,彭州農機部門在省市農機部門的支持下,在彭州氵蒙陽鎮柏林村進行了水稻全過程機械化項目試點,該項目也是全省農機領域的省級試點項目之一,成都地區僅在彭州市實施。
按照項目實施規劃,彭州市農機局今年將牽頭在氵蒙陽鎮柏林村建立1個水稻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從育秧、耕整地、插栽、植保、收割、烘干等全過程均實現機械化操作代替人工作業,并逐步擴展到其他糧食生產的機械化作業,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為此,彭州市農機局在示范基地首次引進了PF455S型插秧機兩臺,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今年4月27日,在氵蒙陽鎮柏林村舉行的水稻機械化插秧現場會上,省市農機部門、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均親臨現場,對示范項目現場機械化插秧的良好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計生“三結合”幫扶
寶馬村今年要大變樣
寶馬村是彭州市九尺鎮的一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貧困村。今年彭州市農機局根據省農機局下達的對口幫扶工作任務,在該村實施了計生“三結合”幫扶項目,建立幫扶基地,對寶馬村100戶計生戶實施幫扶。為了在幫扶規模上使計生幫扶戶融入當地區域部局、規模化經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彭州市農機局從多方面入手對計生戶實施幫扶:為幫扶戶購買農機具實施補貼;對所有計生戶購買菌種、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進行補助;對15戶計生特困戶免費提供菌種、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組織幫扶戶參觀科技園區,學習園區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為幫扶戶贈送資料,以及時了解雙孢蘑菇種植信息、市場信息以及管理技術;請專家為幫扶戶傳授雙孢蘑菇種植技術,在選種、防病等各個環節把好關,讓幫扶戶盡快掌握種植技術,培育出“綠色”雙孢蘑菇。
此外,彭州市農機局還從政策上、經費上對幫扶基地實行傾斜,農機化項目優先在寶馬村組織實施,在“雙搶”、秋收、秋耕過程中,對幫扶戶的農機化作業實行優先、優惠服務,并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對基地內道路規劃和計生戶的其他經濟項目優先幫扶,進一步加大對特困戶的扶持力度。通過計生“三結合”幫扶,預計寶馬村2005年人均純收入將從2004年的3400元增加到4150元,人均增收750元,85戶幫扶戶年底脫貧,15戶計生特困戶基本脫貧。
不斷發展的彭州農機
以上實施的項目僅僅是彭州農機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彭州農機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下,緊緊圍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的總體工作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農機化事業得到迅猛發展,成績斐然。目前,全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種所有制經濟競爭并存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市場需求為主導,政府進行示范引導的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了在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中,機械化與信息化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配套,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的生產方式。
全市農業機械裝備總量穩步增長——目前,農機總動力達到21.7萬千瓦,農機裝備總值達到21740萬元,農業運輸機械4447輛,耕作機械3498臺套,提灌機具2250臺套,節水灌溉機械3165臺套,收割機械662臺,播種機械150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2782臺套,拋秧機280臺。平均每百畝耕地擁有農機總動力37.65千瓦。
農機作業水平逐步提高——農業機械承擔著全市丘陵地區50%以上水稻面積的保栽、保苗、提水作業;95%以上農副產品初加工;70%以上農業產品、農民生活資料的運輸。2004年,全市共完成機耕作業140萬作業畝,機電提灌45萬作業畝;機械植保300萬作業畝;機播14萬畝;機收10萬畝;機械化拋秧5萬畝;機械化秸稈還田7萬畝。
農機社會化服務初顯成效——2004年,全市實現農機社會化總收入4.09億元,農機站總收入3100萬元。全市有鎮農機管理(推廣)服務站27個;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戶6997個,從業人員13600人,基本形成了以市為中心、鎮村為基點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機化服務網絡,農機流通、維修網點健全有序。
近年來,彭州市農機局在秸稈還田、機械化拋秧、“豐收計劃”、提灌站建設與更新改造、鄉村機耕道建設和農機交通作業安全等農機推廣、農機管理、農機監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歡迎,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農機監理被農業部評為“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單位”,機械化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技術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金土地”欄目播出。(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