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資壽險公司頻頻打出“股東優勢牌”。先是海爾紐約和招商信諾“共享”中方股東客戶資料以銷售保單,隨后,又傳出靠著首都機場集團的牌子,中美大都會輕而易舉地代理了重慶機場航意險。業內人士認為,在質疑上述合資壽險公司有違公平競爭的同時,也暴露出中國合資壽險制度的缺陷。
從目前合資壽險公司的股權架構來看,其中方股東大多屬于在國內某些領域具有控制
或壟斷地位的企業集團,尤其像國家郵政局、中國石油、首都機場這種可以直接或間接控制相當規模人身保險業務的企業集團,存在利用股東優勢或壟斷地位占有保險市場資源的可能性和便利。
這種模式一旦被大規模效仿,將嚴重背離中國對外開放保險市場的初衷。中國保險市場已經建立起來的公平競爭秩序將遭到嚴重破壞,那些參與合資的外資保險公司將成為實際上的最大受益者,中國民族保險業的根本利益將受到嚴重沖擊。
一家中資保險公司高管一語道破:“是目前國內合資壽險制度為其‘壟斷’培育了滋生的土壤。”
而細究制度缺陷根源時,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郝演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根據加入WTO的承諾,《保險法》規定外資壽險公司進入中國保險市場必須采取合資方式,并且要求外資占合資公司的股份比重不得超過50%,但對于合資方的中方股東數量沒有做出任何規定,從而形成了合資壽險公司組織結構中,股東數量僅為中資和外資兩個股東、中方單一股東占股50%的現狀。”正是這種制度埋下了內資保險公司面臨不公平競爭的隱患。
郝教授告訴記者,這種缺陷無論是對民族保險業,還是對外商獨資的保險公司來說,都是不公平的。“中國要求外資壽險公司必須采取合資方式進入市場的方針,實際上是在限制外資直接進入市場,保護民族壽險業。但是,一些希望充分利用股東優勢分享保險市場資源的國內大型企業,利用合資壽險公司組織結構存在的制度缺陷,以及外資希望盡快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心態,紛紛與外資組建合資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或股東優勢分享保險市場資源,獲得非市場經營利潤的平臺。”
面對這一制度缺陷可能帶來的保險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有何解決方案?郝演蘇分析認為,打破這種壟斷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是理順公司股權關系,增加股東,以平衡關系,減少壟斷概率;第二就是在法律制度上,放開對外資獨資壽險公司的限制。
業內的普遍觀點是:中方股東注定將在外資保險的中國攻略中扮演過渡性角色。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7月01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