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占居世界貿易近1/3的商品市場及近1/4的服務市場。發展中國家所取得的業績擴大了世界市場的容量,增強了國際貿易活力,整體貿易地位也得到了加強。通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經濟技術合作來參與南南合作,是我國外交和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10年來,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增長平穩,對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四成以上。了解和認識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的變化和趨勢,對于把握國際貿易發展方向和脈搏,充分利用國際貿易發展的機遇和加強南南合作等具有重要意義
。
一、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參加者
在發展中國家與全球經濟的聯系中,貿易是其中的重要實現渠道之一。貿易對發展中國家之所以重要有以下四個主要理由:
(1)貿易是兌現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主要手段;
(2)制造業活動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不斷重新配置,為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擴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3)貿易與國際生產網絡的擴散相互交織在一起,極大地增加了國家間、地區間的貿易;
(4)貿易的增長得到了以GATT/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創建了一個更利于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換的商業環境。在對外貿易中,如果一國能為其出口獲取更大的市場準入機會,能通過技術轉讓獲得新的技術,通過競爭壓力的加劇能夠改善資源配置,那么它就是贏家。
戰后以來,隨著世界經濟貿易形勢的變化和民族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盡管期間也有過反復或逆轉。據WTO的統計,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貨物貿易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從1948年的37.1%下降到1953年的36.2%、1963年的33.4%和1973年的29.2,1983年上升到36.3%,但1993年又下滑到28.0%,2003年再度上升到35.5%;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所占份額從1948年的62.9%上升到1953年的63.8%、1963年的66.6%和1973年的70.8%,1983年下滑到63.7%,1993年又上升到72.0%,2003年再次下滑到64.5%(見表1)。
表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所占的比重 單位:% | 1948年 | 1953年 | 1963年 | 1973年 | 1983年 | 1993年 | 2003年 | 出 口 | 發達國家 | 62.9 | 638 | 66.6 | 70.8 | 63.7 | 72.0 | 64.5 | 發展中國家 | 37.1 | 36.2 | 33.4 | 29.2 | 36.3 | 28.0 | 35.5 | 進 口 | 發達國家 | 63.9 | 63.2 | 64.1 | 66.6 | 66.0 | 70.6 | 63.0 | 發展中國家 | 36.1 | 36.8 | 35.8 | 33.4 | 34.0 | 29.4 | 37.0 | |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WTO資料整理。 過去20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資本國際流動的加深和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的發展,世界貿易的增長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1990-2003年世界出口貿易量年均增長率達到5.4%,遠高于1973-1990年的3.8%。隨著出口額的驚人增長,世界貿易的行業結構和地區構成也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由于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高,國內市場廣闊,對他國商品的吸納能力強,因此始終占據著世界貿易的主導地位,預計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將難以改變。
但值得提出的是,在世界貿易迅速發展中,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更令人振奮,其發展的速度更快一些。作為一個整體,發展中國家已不再僅僅是農產品和資源的傳統出口國,而逐漸成為工業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參與者。貿易量及其結構的這種巨大變化,使發展中國家日益表現出改革自身貿易管理體制、使自身經濟融入國際貿易體制的決心,對于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的活動與談判也比以往產生出更大的興趣。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被稱為第二代新興工業國的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不僅經濟規模大,發展勢頭強,發展潛力和市場潛力巨大,而且參與國際分工的態度積極,為世界經濟貿易前景增加了新的希望,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促進因素和穩定因素。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都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把世界市場作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途徑,并為爭取得到更公正、更合理、更開放的貿易待遇進行著不懈的聯合抗爭和努力。
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趨勢
1、發展中國家進出口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的經濟增長率
在80年代的債務危機中,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曾急劇下降,商品出口額的年均增長率不到2%。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國際貿易的程度加深,進出口增速明顯加快,一是自身的出口增速高于進口增速,二是其進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貿易的平均擴張速度,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所占份額明顯提高。
據WTO統計,1990-2000年發展中國家貨物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增長9%,高于全球的6.5%,同期貨物進口量和進口額均增長8.5%,高于全球的6.5%的水平(見表2,表3)。2003年,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17%,高于其進口增長率(15%)和世界平均增長水平(16%),強化貿易大大增強了發展中國家長期增長的基礎。不過也要看到,這一時期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和巴西危機等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傷害極大,這表明發展中國家對外部環境影響的承受力還比較脆弱。
表2 發展中國家經濟和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率的變化 單位:% | 發展中國家 | 世界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1990-2000年 | 1990-2000年 | GDP | 3.5 | 5.5 | 2.0 | 5.0 | 3.0 | 貨物出口量 | 7.0 | 14.5 | 0.0 | 9.0 | 6.5 | 貨物進口量 | 6.0 | 16.0 | -0.5 | 8.5 | 6.5 | 貨物出口額 | 10.0 | 24.0 | -6.5 | 9.0 | 6.5 | 貨物進口額 | 5.0 | 20.5 | -4.0 | 8.5 | 6.5 | |
資料來源:WTO《2002年國際貿易統計》,2002年10月。 平均來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遠沒有它們的貿易增長得快(見表2)。1990-200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5%,低于其出口9%和進口8.5%的增長率。通常,人們用貿易占GDP的比率作為融入世界貿易的標志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從不到15%提高到幾乎25%,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末融入世界貿易的程度比20年前要大得多。這即是長期趨勢所帶來的結果,也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表現。
表3 1990-2003年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額的發展狀況 單位:十億美元 年份 | 出口 | 進口 | 貿易額 | 年增長率(%) | 貿易額 | 年增長率(%) | 2003 | 90-00 | 2002 | 2003 | 2003 | 90-00 | 2002 | 2003 | 世界 | 7274 | 6 | 4 | 16 | 7557 | 6 | 4 | 16 | 發展中國家 | 2179 | 9 | 6 | 17 | 1963 | 8 | 4 | 15 | 亞洲發展中國家 | 1338 | 11 | 10 | 19 | 1244 | 9 | 9 | 20 | 最不發達國家 | 44 | 7 | 9 | 14 | 54 | 5 | 4 | 15 | |
資料來源:WTO《貿易快訊》,2004年4月5日。 2、與80年代明顯不同的是,發展中國家整體對外貿易增速高于發達國家
一般地說,80年代對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集團來講是一個“失去的”10年,但是在90年代,幾乎所有主要的發展中國家集團的貿易增長比發達國家要快,而且增長的非常迅速。主要的例外是最不發達國家和一些低收入國家,它們在90年代的增長比整個世界貿易要慢得多,結果是這些國家的貿易更加邊緣化。根據WTO的資料,80年代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率只有3.3%,而發達國家年均增長率接近7%。但90年代這種情形完全顛倒了。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快于發達國家,在這一背景下,自1992年發展中國家整體貨物貿易增速開始高于發達國家,1990-1999年發展中國家出口以每年7.7%的速度增長,而發達國家則是4.7%。進入新世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勢頭依然強勁,除中東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外,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都快于高收入國家(見表4)。
表4 2001-2005年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增長比高收入國家快單位:%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全世界 | -0.7 | 3.2 | 4.6 | 7.9 | 7.9 | 高收入國家 | -1.2 | 2.1 | 3.2 | 7.1 | 7.4 | OECD | -0.5 | 1.5 | 2.6 | 7.0 | 7.4 | 發展中國家 | 1.1 | 7.7 | 10.0 | 10.9 | 9.7 |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 -0.6 | 15.5 | 14.5 | 13.7 | 11.4 |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 | -1.2 | 2.6 | 7.9 | 11.4 | 10.4 | 歐洲和中亞 | 4.9 | 6.3 | 8.5 | 8.7 | 8.5 | 南亞 | 2.1 | -1.8 | 5.4 | 7.7 | 8.2 | 中東和北非 | 5.0 | -0.2 | 4.2 | 5.5 | 5.2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2.5 | 1.2 | 2.7 | 5.4 | 5.7 | |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和預測。 3、發展中國家的情況良莠不齊,發展狀況很不平衡
然而,上述總趨勢掩蓋了某些階段以及不同發展中國家和集團之間非常不同的發展模式。由于發展中國家不是一個均質的群體,不僅國家或地區的數目眾多,而且在人口密度、自然資源狀況、工業發展水平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方面參差不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造成各地區貿易發展狀況很不平衡,少數國家占據了本地區對外貿易的絕大比例。
(1)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及影響力顯著提高。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盡管1997年發生了金融危機,但東亞地區的出口額仍以13.4%的年均速度增長,比80年代的業績翻了一番。據WTO的資料,2003年亞洲發展中國家占世界貨物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8.4%,占發展中國家貨物出口總額的61.4%(見表3)。總體看,亞洲對外貿易呈現最高速的發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則是發展最慢,拉丁美洲、中東和地中海則居其間。經濟轉軌國家在整個80年代出口值絕對下跌,但在90年代則與發展中國家以幾乎同樣的速度增長。
(2)即使在同一地區內,貿易增長也主要依賴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表5列舉了拉美、中東、亞洲和非洲四個地區居前五位的國家在本地區貿易中所占比重,表明每一地區的前五位貿易國占據了本地區60%-80%的對外貿易額。
表52001年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居前5位的出口占本地區出口比重單位:% 位次 | 拉丁美洲 | 中東 | 亞洲發展中國家 | 非洲 | 1 | 墨西哥(46%) | 沙特阿拉伯(29%) | 中國(26%) | 南非(20%) | 2 | 巴西(17%)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8%) | 韓國(15%) | 尼日利亞(14%) | 3 | 委內瑞拉(8%) | 以色列(12%) | 中國臺灣省(12%) | 阿爾及利亞(14%) | 4 | 阿根廷(8%) | 伊朗(11%) | 新加坡(12%) | 利比亞(8%) | 5 | 智利(5%) | 科威特(7%) | 馬來西亞(9%) | 安哥拉(5%) | 其他合計 | 其他37國(17%) | 其他9國(23%) | 其他36國(26%) | 其他49國(39%) | |
資料來源:WTO《2002年國際貿易統計》,2004年10月。 (3)最不發達國家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邊緣化”趨勢。作為一個整體,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卻從50年代的3%下降到80年代初的約0.5%,而且在過去20年中一直在這種很低的水平上徘徊。2003年它們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僅為0.6%,占發展中國家貿易總額的2%(見表3)。其中,2/3的最不發達國家仍然嚴重依賴于農業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這兩類產品占這些國家出口總額的70%左右),并且結構單一。由于這些農產品和礦產品的需求彈性低,因而影響了貿易收入的增加。而6個發生內亂的最不發達國家的貿易更是呈現負增長(見表6)。
表6 1990-2001年最不發達國家的貨物出口狀況 單位:十億美元,% | 貿易額 | 年增長率 | 2001年 | 1990-2000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所有最不發達國家 | 37 | 7 | 11 | 28 | 1 | 石油輸出國(4個) | 14 | 12 | 51 | 65 | -10 | 制成品出口國(8個) | 13 | 15 | 7 | 24 | 9 | 商品出口國(31個) | 9 | 2 | -5 | -3 | 12 | 發生內亂的國家(6個) | 1 | -9 | -19 | -12 | -7 | 世界 | 5984 | 6 | 4 | 13 | -4 | |
注:石油輸出國包括安哥拉、赤道幾內亞、蘇丹和也門;制成品出口國包括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萊索托、馬達加斯加、緬甸、尼泊爾和海的;發生內亂的國家包括阿富汗、布隆迪、剛果(金)、盧旺達、塞拉利昂和索馬里。
資料來源:WTO《2002年國際貿易統計》,2002年10月。 4、發展中國家出口構成的變化成為支持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
貿易結構狀況是影響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從戰后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看,制成品貿易量的比重持續大幅上升,而農產品和礦產品貿易量的比重相對下降;制成品出口量的增速要大大高于農產品和礦產品。根據WTO資料,1990-2003年世界農產品貿易量增長率為3.7%,礦產品為3.3%,而制產品達到6%;農產品和礦產品出口在國際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6.6%下降到1995年的22.6%和2003年的22.4%,同期制成品貿易額的比重則由70.4%分別上升到74.1%和74.5%(注:未分類的商品約占世界貿易的3%左右)。
如許多研究所表明的那樣,發展中國家不同群體的貿易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的貿易結構,即它們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還是初級產品和食品。在20年前,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商品,如農產品、石油和天然氣、礦產品曾經是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的主導因素,發展中國家出口收入的70%來自于初級產品。目前這一局面已被徹底扭轉過來。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出口狀況有所改善,這主要歸因于它們的制成品貿易的增長,如高科技產品以及低技能密集型產品,出口收入的80%來自制成品,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的份額上升。世界銀行2004年發表的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集團而言,從制成品貿易的增加及與此有關的生產率收益中獲益匪淺,因為制成品在它們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從1980年的20%擴大到2001年的70%以上。”
但發展中國家各地區的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見表7)。亞洲和拉丁美洲改善了它們的競爭地位,制成品出口增長非常強勁;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只有緩慢的增長,非制成品出口增長非常緩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它們非常廉價的主要原材料出口造成的,反映了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以及對這些商品需求的增長緩慢。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微弱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3的國家過分依靠范圍很小的初級產品(通常只有2-3種)作為它們出口收入的主要來源。據估算,最不發達國家出口最多的3種商品約占每個國家總出口的70%以上。除孟加拉國外,其他最不發達國家幾乎沒有重要的制成品出口。制成品也主要是紡織品和服裝,其出口占整個最不發達國家出口的20%左右。盡管這些出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不足以彌補初級產品作為最不發達國家主要出口商品的弱勢。
表7 1989-1997年發展中國家貿易:制成品和非制成品 單位:% | 制成品出口 | 非制成品出口 | 制成品進口 | 非制成品進口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 15.3 | 6.7 | 17.7 | 10.4 | 亞洲 | 12.6 | 6.0 | 12.4 | 8.8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15.2 | 1.7 | 7.0 | 7.3 | 中東和地中海 | 11.1 | 6.9 | 12.5 | 9.1 | 發展中國家 | 14.2 | 8.5 | 14.0 | 9.7 | |
資料來源:WTO,1998;世界銀行,1998。 5、“南南貿易”發展迅速,成為全球貿易增長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二次戰后,國際貿易大部分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的,“北北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遠高于南北貿易,而被稱為“南南貿易”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的比重則更是微不足道,形成了嚴重失衡的畸形格局。但自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比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快得多。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高速增長,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相互貿易加強等,有利地帶動了南南貿易,使上述嚴重失衡格局有所緩解。
許多研究都表明,拉丁美洲和亞洲制成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長所帶來的。據WTO《2003年世界貿易報告》的分析,1990-2001年間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增長率達到10%,是世界平均增長率的2倍,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額也從1990年的2190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639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在世界貨物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幾乎增加了一倍,從6.5%提高到10.7%,為過去50年中的歷史最高水平。與南北貿易相比較,1990年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出口額相當于南北貿易出口額的41%,到2001年這一比例升到了60%。究其原因,高于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和實質性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結合在一起,推動了發展中國家貿易流動強勁增長。
表8 1990-2001年發展中地區自南方情況 單位:10億美元,% | 金額 | 份額 | 平均年度變化 | 1990年 | 2001年 | 1990年 | 2001年 | 90-95年 | 95-00年 | 90-01年 | 亞洲發展中經濟體 | 145 | 446 | 66.2 | 69.9 | 19 | 7 | 11 | 中東 | 23 | 55 | 10.5 | 8.6 | 10 | 7 | 8 | 拉丁美洲 | 33 | 95 | 15.0 | 14.7 | 16 | 7 | 10 | 非洲 | 18 | 43 | 8.3 | 6.7 | 12 | 6 | 8 | 南南貿易 | 219 | 639 | 100.0 | 100.0 | 17 | 7 | 10 | |
資料來源:WTO《2003年國際貿易報告》。 南南貿易的2/3是由亞洲創造的,原因是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6.5%)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地區的增長率(約3.1%)。據WTO的統計,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占發展中國家間出口的份額從1990年的60%上升到2001年的66%,而拉美、非洲和中東其他發展中地區的份額出現下降,在進口方面,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占發展中國家間進口的份額超過2/3(見表8)。2004年聯合國貿發報告稱,東亞有35%的出口是輸往本地區,而1985年這一比重僅為24%。區內貿易的大量增長部分原因是本地區特別是中國的較高進口需求,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在生產和裝配階段上成為主要基地,對這樣的貿易流向發揮了巨大的影響。
在南南貿易中,制成品貿易是其中最活躍的部分。9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2%,2001年制成品貿易已占發展中國家間貿易總額的近2/3。農產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僅為制成品貿易增速的一半,而礦產品(主要是燃料)的平均增速為9%。具體看,辦公和電信設備以及汽車在1990-2001年期間的年均增長最快,分別達到了18%和17%。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推動了其國內經濟的增長。
6、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增速與其貨物貿易增速大體相當
服務業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部分,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現,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貿易方式。作為一個整體,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份額從1965年的約40%上升到1999年的約50%。隨著服務業的增長,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服務出口中的市場份額也從1981-1989年的14%上升到1995-1998年的18%。據WTO統計,1990-2000年世界服務貿易年均增速快于貨物貿易,前者為7%,后者為6%;同期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率都為9%(見表9),高于發達國家的4.7%和5.5%。從發展趨勢看,發展中國家服務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13.1%增加到1990年的16.0%,2000年在增加到17.1%,2003年已達到22%。這表明隨著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也是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與貨物貿易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處于更加相對不利的境地,雖然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為發展中國家一些具有優勢的服務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但在大多數現代服務業及貿易中,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多數發展中國家中,服務貿易上有大量逆差,其中最大逆差項目是其他商業服務,其次是運輸,有一定順差的項目是旅游,但所占比重也不大。中國、韓國、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及巴西等主要發展中國家都存在逆差,只有印度的服務出口比進口增長強勁,是順差國。
表9 1990-2003年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狀況 單位:十億美元 年份 | 出口 | 進口 | 貿易額 | 年增長率(%) | 貿易額 | 年增長率(%) | 2003 | 90-00 | 2002 | 2003 | 2003 | 90-00 | 2002 | 2003 | 世界 | 1763 | 7 | 6 | 12 | 1743 | 6 | 5 | 12 | 發展中國家 | 377 | 9 | 5 | 6 | 419 | 9 | 2 | 6 | 亞洲發展中國家 | 249 | 11 | 9 | 5 | 258 | 12 | 5 | 5 | 最不發達國家 | 7 | 7 | 6 | 9 | 17 | 4 | 2 | 12 | |
資料來源:WTO《貿易快訊》,2004年4月5日。 7、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主要依靠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業
據WTO統計,在世界三大類服務貿易中,1990-2001年運輸服務年均增長率為4%,旅游服務為5%,而其他商業服務(主要包括通訊、建筑、保險、金融、信息、專利許可、咨詢、會計、法律、廣告等及文體娛樂等)為8%。增長速度的差異導致服務貿易的總體結構發生變動。運輸和旅游服務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勢,其中運輸服務占比由1990年的28.6%下降到1995年的25.5%和2003年的22.6%,旅游服務占比也分別由33.9%下降到33.7%和29.4%;而同期其他商業服務所占比重顯著上升,從37.6%分別上升到40.7%和48%。
就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看,服務貿易結構的變化與世界服務貿易結構的變化基本一致,但總體看其服務貿易仍主要依靠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業,而具備廣闊前景的新興服務貿易主要為發達國家所占據。目前,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優勢的服務業仍然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項目(如勞務輸出、工程承包及部分旅游服務),發達國家在金融、信息、技術、廣告和咨詢等新興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保持了明顯的優勢。由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異,服務貿易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識化更加劇了這種不平衡狀態,發達國家無疑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
8、與貨物貿易相類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發展程度有很大差異
在發展中國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增長最快,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長最慢,拉丁美洲和中東及地中海居中(見表10)。這種增長格局與各國家群體的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關,即高收入的國家增長最高,而最不發達國家增長最低。從具體國家和地區看,中國香港、新加坡的金融服務;韓國的建筑服務;印度的計算機軟件服務、中國香港、巴拿馬等的運輸服務;埃及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服務等表現的比較突出。
表10 1990-2003年世界主要地區服務貿易出口狀況 單位:十億美元 | 貿易額 | 所占比重(%) | 年增長率(%) | 2003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1990-2001 | 95-00 | 2003 | 世界 | 1795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6 | 4 | 13 | 北美 | 330 | 19.3 | 18.9 | 21.5 | 18.4 | 6 | 7 | 5 | 拉美 | 61 | 3.8 | 3.7 | 4.1 | 3.4 | 6 | 6 | 7 | 西歐 | 916 | 53.4 | 47.9 | 46.4 | 51.0 | 5 | 4 | 19 | 中東歐 | 69 | 2.6 | 3.8 | 3.4 | 3.8 | 10 | 2 | 16 | 非洲 | 39 | 2.4 | 2.2 | 2.1 | 2.2 | 5 | 3 | 21 | 中東 | 30 | 1.6 | 1.6 | 2.1 | 1.7 | 7 | 11 | 10 | 亞洲 | 352 | 16.8 | 22.0 | 20.5 | 19.6 | 8 | 3 | 8 | |
資料來源:WTO《2004年國際貿易統計》,2004年10月。 9、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