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中國距離通縮還有多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30日 16:00 商務部網站

  快速拉大的貧富分化說明,我國不僅難以出現全面的供給不足,反而已經存在全面生產過剩的基礎。中國出現的物價上漲不可能來自總需求增長率大于總供給增長率換言之,由于貧富差距的拉大和普通工薪階層收入上不去,下游產品仍然會面臨長期的需求約束近來,對中國經濟是否會重新進入通縮的擔憂在部分經濟學家中很是流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在其連續發表的兩篇文章中,急切表達了他對中國經濟走勢的憂慮,他認為,GDP過度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中國經濟可能趨冷。國內一些學者也與羅奇持有大致相似

的看法。短期通脹壓力已消退學術界對通貨緊縮的警惕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1至5月的經濟數據。統計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已連續兩個月環比下跌,增長保持在1.8%這個并不高的水平上,但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仍然走高,5月份達到5.9%。這種“剪刀差”表明,企業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們自行消化了,價格鏈條中上游價格變動難以傳導到下游消費者。也就是說,上下游的價格出現背離,生產過剩的隱憂已經存在,今后將存在較長的滯后效應,中國經濟很可能面臨通貨緊縮風險。筆者認為,判斷中國經濟是否開始降溫,步入緊縮,還得先從去年的通脹說起。一般而言,通脹有三種類型,即結構型通脹、輸入型通脹和由總需求擴張引發的通脹,這三種通脹有不同的形成機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通脹的發生可能產生于其中的一種,也有可能是由兩種乃至三種通脹共同構成的“復合型”通脹,但其中必有一種通脹居主導地位。經濟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去年中國出現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由農產品和能源、原材料等供應不足所誘發的“結構型”通脹,以及由于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引發的“輸入型”通脹。但今年以來,由于糧食種植面積繼續擴大,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繼續支持,糧食供求狀況將繼續好轉。另外,國際油價在去年高位的基礎上也有所回落。所以,今年前5個月物價增長形勢又回到了2003年10月宏觀調控前的情況,即沒有糧食和石油價格大幅上升所帶來的壓力。這樣來看,糧食推動型CPI增長已經結束。目前影響CPI的外來因素主要是石油價格的波動。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下半年石油價格漲到每桶50美元以上,將拉動CPI兩個百分點,但即使如此,以5月份CPI增幅1.8%計算,全年CPI漲幅也可控制在4%以內。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確有可能打開了進入通縮的通道。內需不足需重視不過,如果從一個較長時期看,生產要素的市場化可能會推動物價走高。由于我國的要素市場長期處于政府壟斷狀態,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稀缺性,嚴重偏離市場均衡價格,因此,土地、資金、勞動力和資源等要素的價格被嚴重低估。從目前傳遞出的各種政策信息來看,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資金市場化、勞動力保護和資源市場化已經或者正在被納入下一步的政策重點,其價格面臨上升的壓力。尤其是水、電、交通、燃氣等重大公用事業價格面臨越來越大的調價壓力,這必然會對要素價格、進而對物價總水平產生巨大的影響。若再加上美元貶值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增大,這些因素都會促使價格在一個較長時間內上漲,從而誘發通貨膨脹。當然,從長期看,也有影響物價走低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如前所述,成本推動上游(中間)產品的價格上升,然后傳導到下游(最終)產品的價格,進而使CPI上揚。但這一連鎖反應有一個前提條件,即下游產品是存在有效需求的。如果下游產品的有效需求并沒有相應的增長,僅僅是上游產品漲價,那么,經濟就是一種虛熱,而不會產生成本推動的通脹。以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來看,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已超過0.45,達到了收入分配差距可以容忍的上限。當年日、韓等國在工業化加速期“基尼”系數也有上升趨勢,但都在0.4上下。快速拉大的貧富分化說明,我國不僅難以出現全面的供給不足,反而已經存在全面生產過剩的基礎。中國出現的物價上漲不可能來自總需求增長率大于總供給增長率。換言之,由于貧富差距的拉大和普通工薪階層收入上不去,下游產品仍然會面臨長期的需求約束。二元結構不利消費增長統計表明,2002年至2005年一季度,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實際增速分別是11.4%、8.4%、7.9%和7.2%,消費性支出增幅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是收入持續增長的機制沒有完全形成,居民消費基本上采取保守態度,不敢超前消費,消費支出相對收入而言仍然偏淡。事實上,正如一些專家所指出的,在中國現階段二元結構和轉軌體制的背景中,存在著多方面的不利于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的因素。例如,占總人口比例很高的低收入人群,盡管有較高的消費傾向,但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都較低,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又如,當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來的時候,較高的居民儲蓄率在所難免,現期消費相應減少。所以,在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拉大的背景下,廣大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水平仍不可能顯著提升,消費品面臨長期的需求約束,價格也就難以上漲。另外,雖然市場化改革會使土地、勞動力、資源和資金等要素價格上漲,構成物價總體水平上升的成本推力,但它又有抑制總需求、進而緊縮物價的影響。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價格總水平的穩定,既不要通脹抬頭,也不要出現通縮。從上述分析來看,筆者的判斷是,中國經濟由過熱向非過熱狀態轉移的苗頭可能已經出現,盡管如此,但不會出現2003年以前的那種通縮狀態。當然這還需要恰當的政策應對以提供支持。(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頭文字D》
網絡竄紅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購石油公司
理性購車完全手冊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秦腔》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