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湘 何曉晴2004年那場突如其來的、改革開放20多年來首見的大規模的“民工荒”,把“勞資關系”這個中國人淡忘了數十年的概念,重又強制性地注入了人們的腦海。一個和諧的社會,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的和諧。在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和諧因素之一應是勞資關系的和諧。而“民工荒”,經過無數專家學者和工商界人士的分析,折射出了中國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大發展中勞資關系不和諧的聲音。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和諧,離不開勞資關系的和諧,隨著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民營企業家和相關人士對
“民工荒”的反思,一種和諧的新型的勞資關系在政府的倡導和一些有眼光民營企業家的身體力行下開始破題。
“民工荒”催生新勞資關系
民營企業要正確處理企業老板和企業員工的關系,構建企業和諧的勞動關系,這在廣東尤其重要。廣東是吸納外來就業人員最多的省份,但勞資關系處理在某些地區尚不如人意。來自勞動仲裁部門的消息顯示,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目前勞資糾紛頻頻,勞動仲裁案不斷上升,從2000年起,以每年14%的速度遞增。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勞動仲裁委員會朱德良主任說,勞動爭議案件增多折射出勞資關系日趨緊張。勞資關系最核心的內容是薪酬問題。去年以來珠三角等地出現的“民工荒”,據分析歸根結底是由民工待遇問題引起的。一項調查顯示,最近12年來,珠三角的普通民工月收入平均只提高了10多元錢。而改革開放20年來,不少民營企業有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發展,財富有了相當的積累,但是員工的收入卻增加甚少。專家指出,農民工收入長期得不到提高,必然會引發某種形式上的抗爭,而內地經濟近年來的迅速崛起更促使這種矛盾集中地暴露了出來。在民營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等地,問題同樣不可輕視。據報道,去年底,賺滿了一年的一些溫州民營鞋廠卻發起愁來———面對歐盟等取消鞋制品配額的喜訊,欲擴大生產卻招不到所需工人。有數據顯示,近3年來溫州市的打工人員以每年20%的比例在遞減。勞動力市場供需關系的這種變化,給各地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挑戰,也帶來了又一次規范民營企業行為的契機。去年以來,以清理欠薪為突破口,以政府嚴管、企業自省和民工覺悟為構成,溫州掀起了一股善待民工、重塑勞資關系的熱潮。同樣的熱潮,也不斷涌現在長三角、珠三角……
“善待員工,受益無窮”
隨著“民工荒”的加劇,一些比較有眼光的民營企業家近年來也在不斷反思自身,努力改善勞資關系。“春節后很多工廠都招不到工人,但是我們在很短時間里已經儲備到了我們所需的工人。”6月底在深圳舉行的一個勞工論壇上,廣東開平儕達服裝廠總經理張毅生的經驗之談是,他的工廠從1998年開始就注意建立各種機制,充分考慮員工的利益,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很多新招的工人都是被工廠里原來的老職工介紹進來的!薄吧拼龁T工,受益無窮。”這是溫州查理鞋業公司董事長謝衛國常說的一句話。謝衛國認為,老板與員工上下一心,才能把企業搞好。與工人感情上達成一致,管理成本是最低的。2003年,查理鞋業的一對民工夫妻突然單方終止合同要回老家治病,臨行前還向公司借款5000元。謝衛國出于善待理念,明知這筆借款可能有去無回,還是把錢“借”給了他們。想不到一年后,這對夫婦竟又回來了,目的就是來打工還錢,還完錢再回家。謝衛國非常感動,就額外給他們每月加薪200元,暗中替他們消掉這筆債務。這對夫婦是明白人,在感動之余,不但決定自己不走了,還把20多位親戚朋友叫來打工。此事不脛而走,查理公司從此沒鬧過“民工荒”。如今,許多企業主越來越明白勞資關系“雙贏”的道理,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在努力爭取這種“雙贏”。比如江蘇紅豆集團,為了留住員工,也為了構建一個和諧的企業,建立一個和諧的勞動關系,17000名員工的住宿、吃飯企業全管,這樣企業要額外拿出3000萬元的資金。然而,如此一來,企業不僅留住了員工,而且也建立了一個良性的和諧的勞動關系。有專家指出,事實上,企業構建一個和諧的勞動關系,對于提高企業最終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關系理順了,受益者不只是員工,也包括企業。企業作為一個利益的共同體,企業的雙方應該互相承認對方的利益,承認對方的存在,成為一個和諧的共同體,實現雙贏。(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