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關系和諧是最大的和諧
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勞資關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珠三角的民工荒到各地頻發的礦難,背后折射出的是勞資關系極端不平衡的狀態。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農民工總數已逾1.5億,這1.5億農民工所在企業,基本上是非公有制企業,農民工面對的基本上都是私企老板,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典型意義的勞資關系。龐大的非公有資本,龐大的農民工的
勞動,由此結成的勞資關系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經濟關系。這種關系產生的影響力,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我想說,勞資關系的和諧是和諧社會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和諧。”昨天,利用前往華南師范大學演講前的空隙,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人本經濟學專家巫繼學接受了《民營經濟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
造成勞資關系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巫繼學:
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基本的、原生的層面是勞動力與資本的配置。資本在勞動力市場上買到了勞動力,從而在經濟運行中建立起勞資關系。從表面上看,一方是資本所有者,一方是勞動力所有者,資本雇傭勞動力兩者似乎是平等的。特別是在一紙雙方認同的勞動合同的形式下,這種平等性更給人以假象。其實在本質上,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資本離開了勞動力,資本家仍然可以生存一個時期,而勞動力離開了資本,勞動者就無法生存。特別是在勞動力資源過剩的經濟背景下,資本與勞動力之間的不平等加倍擴大,無限延伸。這種本質上的不平等,使農民工一開始就成為勞資關系中的弱勢方,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弱勢群體。
記者:
勞資關系失衡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
巫繼學:
勞資關系和諧程度直接影響經濟運行的良性程度,最終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程度。勞資關系的影響力,第一層發生在企業,直接關乎勞資雙方切身的經濟利益;第二層勢必涉及經濟生活,或在區域經濟中產生影響,或在行業中產生影響,但最終都會在宏觀的整體上發生作用,或資或勞,或利或弊;第三層最終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無論是良性的影響,還是惡性影響,最終都必然波及社會生活。
記者:
要改變勞資關系失衡的現狀,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當務之急是哪些?
巫繼學:
首先,必須建立一整套能夠保證社會和諧和勞資關系和諧的機制,包括利益群體的利益表達機制、勞資雙方談判與合作機制、政府的利益分配和調節機制、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和救助機制等等;其次,必須對資本運行中的違規行為進行遏制,對資本運行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打擊;第三,勞動者必須組織起來,與資方進行平等的較量和博弈;第四,全社會都應該來關注勞資關系,為弱勢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記者:
一方面,勞動力市場上的供過于求也使得農民工在勞資關系中幾乎沒有話語權;另一方面,在某些地區,政府官員為了GDP增長過分依賴于雇主而忽視勞工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官商勾結共同對付工人的不正常現象。勞資矛盾在這些地區大量存在。對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巫繼學:
我個人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工廠調查員制度,在人大或政協的領導下獨立開展工作,對企業的勞資關系狀況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調查。
記者:
有人主張,應該完全由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市場,政府不應干預。您認為是否應該如此?
巫繼學:
政府對初次分配進行干預,包括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干預和“參與”是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現象。否則一旦市場失靈,將會導致嚴重的社會沖突。各國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的干預程度不同,但政府完全放棄管理,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先例的。
記者:
政府在勞資關系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巫繼學:
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經濟政策、建立保障機制來保證勞資關系的正常發展,使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得以實現。在特殊情況下,政府還可以對局部地區出現的勞資關系個案進行直接干預。總之,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管理和調節的作用,成為“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之手”。記者 宋長風(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