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糧食直補得民心 但存在問題仍不容忽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17: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遼寧省委、省政府為了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下發了《關于遼寧省2005年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實施意見》,并且從全省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總量的50%,共6.35億元做為2005年遼寧省糧食直接補貼資金,比2004年的5.08億元,增長24.6%;同時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為了深入了解糧食直補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省農調隊對糧食主產區及產糧大縣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反映如下:
一、高度重視、制度嚴明、落實有序 遼寧省政府《關于遼寧省2005年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實施意見》下發后,各縣都成立了由常務副縣長或主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財政、農發、糧食局、監察等部門參加的糧食直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直補資金發放日程表,層層建立工作責任制,實行下管兩級的辦法,對資金發放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堅持“公平、公正、足額、及時、到位”的原則,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種糧農民手里。有的縣做到政策宣傳到戶、清冊編制到戶、簽字到戶、張榜公布到戶、通知書發放到戶、資金總付到戶。不準擅自改動補貼通知書的數額,不準截留、擠占和挪用補貼資金,不準代繳、代扣各種費用,不準由村組代領,不準拖延補貼時間,不準以任何理由借機增加農民負擔。據對我省糧食主產區黑山、遼中、昌圖等縣的調查,目前糧食直補資金已下撥到各鄉、鎮,預計6月底前將全部發放到種糧農民手里。 二、“兩減免、三補貼”農民從中得到一定實惠。 調查資料顯示,由于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在去年降低農業稅3個百分點,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5.08億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補資金的基礎上,今年又繼續減免全部農業稅特產稅(除煙葉以外),使全省農民減負增收5.3億元。人均獲利24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種糧直補、費稅全免,再加上良種補貼、購買大型農機具補貼等,農民算帳實實在在感到種地有利可圖。農民從心里感激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懷與體貼。 三、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級政府加大了糧食直補管理力度,但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在調研中發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糧食直補資金到位晚,影響直補政策落實的最佳效果。據調查,我省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資金將于6月底發到農民手中。目前春耕生產已全部結束,農作物正在處于生長期,用農民的話說:“我們需要買生產資料時,補貼卻沒有下來。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國家的政策很好,但沒有達到最佳效果。” 2、糧食直補被生產資料漲價所抵消。據調查今年化肥各品種價格上漲幅度每噸在250元---600元之間;其中農藥每噸在3000元---5000元之間。上漲幅度在20%---30%之間,農民們反映“國家給予的惠農補貼,都讓生產資料漲價給吃光了,甚至還不夠。”據調查,臺安縣農業生產資料及農機具價格明顯高于去年,尿素上漲19.8%,硫酸鉀上漲35.7%,美國產二銨上漲26.8%,復合肥上漲48.1%,硫酸銨上漲40.6%;農藥平均上漲35.3%;農膜上漲30%;玉米種子上漲11.1%;小型農機具平均上漲28%;大型農機具(主車)上漲18%。 3、“糧補”變“地補”,現象比較普遍。調查中發現,許多市、縣種糧補貼的計補面積是按農戶農稅改革的計稅耕地進行直補的,沒有按國家規定以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對種糧農戶進行補貼。不能充分體現國家對種糧補貼的精神,實施這種直補方法的原因是,鄉、村基層單位根本沒有辦法弄清楚上年或當年每戶農民的種糧面積,加上國家規定的直補到戶的時間短,基層只好采取這種方法進行向下分劈。據建平縣120戶農戶調查發現,有的農戶在計稅面積中近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種植糧食作物,而是種植經濟作物和其它作物,但是都同樣的得到了糧食補貼。這種直補方式違背糧食直補政策的初衷。據調查反映,個別縣去年是按在冊糧食面積補的,今年按含冊外糧食播種面積補助,這樣造成地區間執行政策和實際利益的差異。 4、資金分散到戶數量小,難以發揮補貼的政策效果。據建平縣反映,直補資金每畝糧食作物保證不低于6.7元,全縣總額為1300萬元,戶均在100元左右。全縣集中起來卻是很大一筆資金。所以有些農民和農村干部認為,直補資金這樣使用對促進糧食生產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作用不明顯,把這部分資金集中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 5、良種補貼促進優良品種推廣,但個別地區執行不盡合理。據阜新縣調查反映,2005年省確定該縣良種補貼面積為18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7.1%;其中玉米為10萬畝,占玉料播種面積的6.5%;高油大豆為8萬畝,占大豆播種面積33.3%。兩個品種每畝補助標準均為10元。北寧市2005年良種推廣率為100%;高粱為100%;花生為30%;大豆為80%;水稻為98%。根據去年實際效果看,科技貢獻率達60%,產量均居全省前列。 良種補貼雖然效果明顯,但在補貼過程中有的縣仍存在著一定問題。一是良種補貼到位時間過晚,6月份水、旱田播種都已經結束,上級良種補貼推廣的優良品種已經來不及購買和進行播種。二是良種補貼沒有起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作用。有的縣反映去年良種補貼按農戶稅改計稅耕地面積直補給農戶手中的。因為農民外出務工等原因,承包的耕地流轉頻繁,轉入方每年只負責向轉出方付地租,國家的良種補貼就補給了轉出方,也就是說真正種糧的農戶沒有得到補貼,而有地沒種糧的農戶卻得到了國家的良種補貼。 四、幾點建議 1、土地承包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為鼓勵農民經營土地過程中有長期的發展目標,國家制定承包土地30年不變,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已經越來越多。一是人地矛盾突出,新成立家庭的農戶大部分家庭成員沒有土地;而老人多的農戶耕地相對要多,造成戶均土地的不均衡。二是地塊分散不利于規模經營,制約了農業產業化、機械化的發展。為此很多農民都在盼望著在“大穩定”的前提下,應該允許有“小調整”的政策來緩解目前存在的各種矛盾,土地糾紛已成為當今農村居民上訪的主要問題之一。 2、在鄉、村建立農戶糧食播種面積統計臺賬,為今后的糧食直補發放做到有據可依。縣、鄉政府應拿出一部分統計經費,在每年的“半年報”期間把分戶的糧食播種面積統計入冊,搞準搞實,為下一年發放糧食直補資金奠定基礎。以克服目前的數據搞不準,補助不均等農民有意見,政策難兌現的現狀,以緩解各級政府為按時完成發放任務的緊張狀態。 3、對“三補貼”方法實施規范操作,實行刷卡直補。每年縣、鄉都要為發放糧食直資金花費大量的經費和人力,由于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發放的時間和效果。為最大限度地降低補貼成本,最大限度的減少鄉鎮基層的制表、造冊等手續,達到降低補貼成本,建議實施現代化的直補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