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5月底推出的一份我省縣域經濟研究報告表明,當前河南省縣域經濟處于歷史上增長最快、活力最旺、發展最好的時期,且成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這份報告稱,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簡政放權,多予少取,促強扶弱”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調動了各地發展縣域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各地突出自身發展優勢,走不同
發展道路,凸現了6種發展模式。
工業強縣型:鞏義、新鄭、偃師、新安、伊川、沁陽、永城、禹州、輝縣等。經驗做法:大力發展工業,培育支柱產業,加速實現工業化,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和主動力,從而提升縣域經濟整體實力。
典型個例:新安縣實施項目帶動戰略,2004年引進項目147個,總投資35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62.59億元,比上年增長41.7%,由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縣,迅速成長為我省工業強縣之一。
非公經濟推動型:長葛、鄲城、遂平、澠池等。經驗做法: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內動力和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創新體制,精心培育,形成非公經濟大發展、縣域經濟實力大提升的新局面。
典型個例:鄲城縣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靠增量盤活存量,去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1.4億元,占全縣經濟的比重5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
開放帶動型:許昌縣、滎陽等。經驗做法:立足本地特色,優化環境,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形成以開放謀發展,以發展促開放的互動格局。
典型個例:許昌縣立足檔發和豆制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壯大出口創匯產業,把更多的產品推出國門。2004年該縣出口總額達15600萬美元,創匯10647萬美元。
產業聚集型:長垣、偃師、長葛、林州、濮陽、虞城等。經驗做法:采取政府推動、龍頭帶動、產業互動等多種手段,著力發展各類特色產業集群。
典型個例:長垣縣在“零資源”上無中生有,從“點狀經濟”到“塊狀經濟”,形成了防腐、起重機械、醫用衛材等為主的“小資本、大聚集”的產業集群。
農業產業化推動型:潢川、淇縣、鄢陵、尉氏、湯陰、延津、正陽等。經驗做法: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通過突出龍頭帶動作用,培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化生產,走出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路子。
典型個例:潢川縣大力扶持華英集團,拉長產業鏈條,合資興建華英羽絨、熟食制品項目,規劃建設華英工業城,進一步增強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帶動了3萬農戶脫貧致富。
勞務經濟型:固始、新縣、柘城、淮陽等。經驗做法:擴大勞務輸出,加大培訓投入,搞好服務引導,加強勞務輸出管理,打造勞務經濟品牌,同時實施“回歸工程”,引導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創業,使勞務經濟迅速成長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典型個例: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新縣,在涉外勞務輸出中采取“走出去”與“走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加大勞務推介力度,形成了一套從招工報名、選拔培訓到跟蹤管理的工作程序。2004年該縣僅向國外派出勞務人員3萬余人次,累計創外匯5500萬美元,勞務輸出已成為新縣發展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信息來源:項城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河南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