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蒿全球告急 世衛組織急尋對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08:16 新華社 | ||||||||
關系到全球每年4億瘧疾患者的“中國神草”——青蒿,全世界51個國家將其列為首選用藥,紛紛遞出定單,但作為青蒿主產國的中國對此準備不足,從去年開始面臨嚴重的短缺危機。 不久前在東非國家坦桑尼亞召開的全球青蒿素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大聲疾呼青蒿主產國擴大產量,平抑藥價,以期拯救全球特別是非洲3億赤貧瘧疾患者
中國青蒿一夜成名 青蒿素復方制劑被世衛組織認定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抗瘧藥品,替代已經產生抗藥性的奎寧、周效磺胺等傳統用藥。它的主要有效成份青蒿素提取自東南亞山區的植物青蒿。目前,全世界90%的青蒿種植在中國。 2001年復方青蒿素成為世衛組織推薦用藥以來,僅2004年一年,就有18個國家把復方青蒿素作為首選用藥,同年世衛組織正式宣布將每年拔出2億美元,資助瘧疾重災區政府專款采購青蒿素藥品。生長于中國南部和越南、印度山區的這種植物自此一夜成名,價格也從2003年的每噸2000元人民幣狂漲到去年的每噸6000元。 青蒿素藥劑的全球需求也發生了戲劇性增長。8日在坦桑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閉幕的國際青蒿素大會上,世衛組織負責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的助理總干事周啟康表示,復方青蒿素藥劑的全球需求已經從2003年的200萬人份增長到去年的3000萬人份(即一個五天的療程),世衛組織預計今年可以達到1.3億人份,不遠的將來達3億人份。 原料告急無藥可買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瘧疾每年奪走100萬人的生命,其中8%是5歲以下兒童。復方青蒿素被認為是拯救這100萬人最有效的途徑。正當世衛組織計劃大規模采購青蒿素藥物時,中國國內卻出現了青蒿原料短缺。 世衛組織官員承認,促成這一國際青蒿素大會召開的主要動因是世衛組織指定的唯一兩家制藥企業——瑞士諾華和法國賽諾菲——完不成世衛組織和非洲國家的聯合定單。 會議雖然在東非國家坦桑尼亞召開,問題的關鍵卻在主產地中國。2004年下半年開始,青蒿價格飆升的同時供貨也出現危機,中國的青蒿企業雖然早已看好這一產業的前景,但是對世衛組織突如其來的定單準備不足,全球用量從200萬份一下子漲到3000萬份,供應一時喊緊,中國南方一些青蒿產區甚至出現了設關設卡搶貨源的局面,連尚未成熟的早苗都被拔了充數。 由于原料缺口太大,諾華公司只完成了世衛訂單的60%。在其去年與瑞士諾華簽訂的諒解備忘錄中,控制了中國七成以上青蒿素原料生產的重慶華立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有限公司許諾,在2004年11月到2005年8月期間向諾華提供6噸原料藥,但是這對于諾華而言仍然是杯水車薪。 除了中國產量暫時跟不上以外,一路走高的價格也讓世衛組織深表憂慮。周啟康表示,目前世界上80%的瘧疾患者集中在最為貧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絕大多數患者平均每天生活費不到一美元。而每一療程復方青蒿素藥品的價格,非洲市場上的零售價在3到7美元之間,即使是世衛組織的采購價,也要2美元一個療程,其價格為傳統抗瘧藥的10到30倍,大多數非洲國家承受不起。因此,設法擴大青蒿素生產規模,短期內使藥價降低50%,是世衛組織召集此次會議的目的所在。 世衛組織另求良方 在坦桑尼亞北部城市阿魯沙召開的全球青蒿素大會,不僅邀請了瑞士諾華、法國賽諾菲這樣的龍頭制藥企業,還找來了青蒿素育種企業、青蒿素種植大戶、青蒿素提純企業、青蒿素銷售企業等,這些企業覆蓋了關系到復方青蒿素抗瘧藥的整個產業鏈。 世衛組織在阿魯沙會議的發言再次流露出了改變青蒿素獨產于中國的愿望。會議認為,按照目前價格,僅向非洲地區70%的瘧疾患者提供青蒿素,就大約要花費10億美元,這樣的價格令許多貧困國家望而生畏。 為了降低青蒿素造價,世衛組織再次強調應擴大中國以外的青蒿素生產,并且呼吁中國幫助非洲國家實現青蒿本土化種植。事實上,坦桑尼亞、肯尼亞、南非等國家已經在著手種植青蒿素植物,準備自己生產青蒿素類抗瘧藥物。坦桑尼亞計劃在2005年內種植750公頃青蒿素植物,肯尼亞準備種植600公頃青蒿素植物。 與此同時,美國的科研人員已經著手在實驗室中人工制造青蒿中所含的抗瘧疾物質,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此捐出巨款,支持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生物公司,共同研究通過轉基因工程制藥。有報道說這種人工合成的青蒿素價格將只有原來的一半,而且藥物的供應源也相對穩定,不會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 專家認為,中國在青蒿原料的獨占地位短期內不會動搖,但是從長遠來看,國際社會正在另辟蹊徑積極尋求更廉價更穩定的替代原料,通過封鎖原料藥的出口來保持競爭優勢已經不現實。 中國青蒿何去何從 中國不但是青蒿生產第一大國,青蒿素本身也是中國唯一一種其分子結構得到國際認可的中藥,但是這一知識產權早已經被有先見之明的瑞士諾華和法國賽諾菲全權買斷。而這兩家企業也已經先中國企業一步取得了資格鑒定,拿到了世衛組織的訂單。 重慶華立科泰新等企業據稱控制了中國80%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產,但是都因沒有獨立知識產權,不能取得世衛組織資格鑒定,未能進入其采購目錄。所以,這些企業雖然有自己的成藥產品,但仍然被迫成為瑞士諾華等的原料供應商。因此雖然有人預測未來5到10年青蒿素成藥市場將達到15億美元的銷售額,但是中國在享有獨一無二的技術和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已經喪失了競爭先機。 中國多家青蒿素成藥企業雖然沒有拿到世衛定單,但是在非洲這個主要市場上經營已久。以華立科泰新為例,其成藥在尼日利亞、肯尼亞、剛果(布)、盧旺達、加蓬、安哥拉、科特迪瓦、莫桑比克等20個非洲國家取得了藥品注冊,打開了市場。 不過事實證明,由于絕大多數非洲患者短期內不具備此類藥品的消費能力,非洲市場只能依靠政府采購才能真正打開,而所謂政府采購,其資金來源不外乎是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支持。專家指出,中國企業如果不想僅僅作為原材料供應商,而是要在這個巨大的新市場上分一杯羹,惟一的辦法是創新技術,申請專利保護,取得世衛組織的“通行證”,爭取與國際制藥企業同臺競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