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調查:中小企業發展緣何出現融資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8日 17: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勢頭蓬勃,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不言而喻的重大影響。但資金緊張、融資不暢的現象也時常困擾著中小企業。為探討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重慶市企業調查隊于2004年底對全市283戶中小企業開展了相關調查,本報告依據該調查數據對重慶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一、重慶市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1、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且對資金需求增勢迅猛 中小企業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融資群體。從資金需求角度看,單個企業資金的需求量相對于大企業來說并不大,但幾乎所有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現象,整體上存在一個較大的資金需求總量。調查顯示,65%中小企業認為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國有和集體企業更是高達79.4%和86.7%。2004年1-6月,283戶中小企業戶均資金缺口達到1346萬元。與2003年6月底的情況相比,短缺資金的中小企業數量增加(短缺企業的比重增大了15個百分點),資金需求缺口擴大。從申請的銀行貸款看,筆數和金額雙雙增長,勢頭甚為迅猛。被調查中小企業2002年提出書面申請的貸款筆數為1198筆,申請金額為53.17億元,到2003年則分別增至1272筆和76.56億元,增幅分別為6.2%和44%。2004年銀行貸款申請繼續快速增長,1-6月銀行貸款申請已達1040筆、52.91億元。由于資金需求難以滿足,使52.7%的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43.5%的企業規模擴大受到影響,39.6%的企業設備陳舊而無法更新,30.4%的企業技術開發不能順利進行,25.8%的企業產品不能實現更新換代。 2、中小企業資金供給有限,融資渠道單一 企業的融資渠道應該是一個多層次的。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建立,企業的資金來源已從單一渠道向多元化發展。但就目前來講,中小企業資金供給無論從量上還是方式上都還不盡人意,資金來源中以自有資金為主,直接融資十分有限。調查顯示,自有資金在企業的資金來源中達到55.9%。雖然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資金,也是企業爭取外源籌資的先決條件。但也正是因為外援融資渠道不暢才使得中小企業有如此高比例的自籌資金。銀行貸款,占25.7%,而這部分貸款往往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間的資金占用,占7.3%,這也是企業獲得流動資金的一種比較重要的來源;同時,中小企業政府投資不足,民間融資的比例小,資本市場獲取資金更稀。能爭取到政府撥款或投資是中小企業一種最佳的融資方式,但調查的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中僅占2.3%。民間融資作為非正式融資渠道,雖合理不合法,但從某種意義上填補了金融支持的空白,拓寬了融資渠道,彌補了資金供求的缺口,但調查的中小企業中僅占企業資金來源的1%。在資本市場中,中小企業就更難滿足條件,調查的中小企業在企業資金來源中僅占0.3%,而且只是極個別的企業。可見,向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而其他融資則十分不足。 3、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較差 近六成中小企業對重慶市的融資環境不滿意。在283戶被調查的中小企業中,對重慶市融資環境“很滿意”的僅2戶,不足1%;對重慶市融資環境“滿意”的占41.7%。但是有50.2%的中小企業對重慶市的融資環境“不太滿意”;7.4%的中小企業對重慶市融資環境“很不滿意”。從不同類型企業來看,76.4%的國有企業對重慶市融資環境不滿意,其中“很不滿意”的占一成;66.7%的集體企業對重慶市融資環境不滿;其他各類企業對重慶市的融資環境評價相對好一些。從重慶市與浙江、湖南、天津等三省市比較來看,浙江中小企業對本地融資環境“很滿意”和“滿意”的合計達到66.4%,比重慶市高出20多個百分點;湖南的為44.7%,比重慶市高出2.4個百分點;天津中小企業對本地融資環境“很滿意”和“滿意”的比例與重慶市差不多,但是,其“很滿意”的中小企業占到4.8%,比重慶市高出4個百分點。可見,重慶市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不僅遠不如浙江,而且略低于湖南和天津。 二、重慶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表現 1、融資體系尚不完善 從理論上講,企業融資有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獲得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商業信用及向銀行貸款等五種方式。銀行貸款盡管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但現實際上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相當大。一方面,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處在同一金融體系下,國有商業銀行一直把大型企業作為服務的重點,而忽視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開展,如在授信管理上,明顯存在對基層行信貸授權不足,各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權限日益集中,基層行特別是縣級行基本上不發放貸款,銀行出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也會傾向于風險小、利潤大的大型企業。另外,由于我國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數量少、服務范圍有限,股權融資基本不能暢通使用,造成企業融資結構單一。與此相對應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企業主自有資金占30%左右,大大低于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比例;而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股權融資占18%,金融機構貸款占42%,則明顯高于我國當前的中小企業的比例。 2、銀企關系不夠協調 企業融資是一種信用行為和信用關系,銀行與企業有著良好的溝通、信任關系是融資行為能否成功的基礎。中小企業由于透明度低,不能對自己經營的信息完全傳遞給銀行,產生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又因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傾向于對中小企業進行信貸配給,加上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差及逆向選擇,更導致了銀企關系的不夠融洽。企業普遍認為銀行貸款條件過高,評估機構死板、機械,只根據企業的資金報表來判斷,而不能考慮實際情況。而銀行普遍反映中小企業的信用低,財務報表不規范、數據不真、資料不全、信息失控、虛賬假賬等現象,并缺少抵押和擔保,信貸成本高,中小企業不良貸款較多等。銀企雙方的互信程度不高,形成企業貸款難,銀行放款難的兩難狀況。調查顯示,重慶市僅37.8%的中小企業與銀行關系良好,并能繼續獲得貸款,與浙江、湖南相比分別低16.7和1.9個百分點。一方面中小企業拖欠銀行貸款現象較多。重慶市中小企業近三年銀行貸款償還率僅為94%,比浙江中小企業平均償還率低5個百分點;37.5%的中小企業已經在銀行獲得貸款,但再貸款有難度,比浙江高出14.9。另一方面銀行對中小企業拒貸現象突出。調查顯示,重慶市67.7%的中小企業貸款申請或多或少地遭到過銀行拒絕,其中貸款申請大部分被拒的企業占21.3%,貸款申請一半被拒的企業占9.2%,貸款申請較少被拒的企業占23.0%,貸款申請偶爾被拒的企業占14.2%。 3、融資成本較高 融資成本包括應支付的利息、評估鑒定等手續費和請客送禮等非正常支出等。首先從民間融資、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融資等的直接融資成本(利息與紅利)來看,分別達到9.1%、5.93%和4.3%。如果考慮評估鑒定等手續費、請客送禮等非正常性支出,三者的融資成本分別為9.63%、6.74%和5.05%。由于成本差異近3個百分點,所以中小企業在民間融資與銀行貸款之間絕大多數會選擇后者。這在前面的企業流動資金來源分布中得到了體現。雖然上市融資成本相對低于銀行貸款。但是上市條件不是大部分中小企業所具備的,所以向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選擇。單從銀行融資成本來看,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貸款相比交易成本更高。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需支付的評估、鑒定等手續費約占貸款額的0.4%,有的企業還需支付請客送禮等非正常性支出,占貸款總額的比重為0.07%,個別企業非正常性支出高于正常的手續費。由于中間費用過高,迫使一些需要資金的績優中小企業主動放棄了銀行貸款。 4、抵押擔保難落實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可用抵押的資產少,多數設備陳舊落后或是專用性很強,對銀行而言,其擔保價值較低,有一些小型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型企業,靠租廠房或辦公設備進行經營,拿不出符合條件的抵押資產,如果企業破產,銀行債權難以得到保障。并且抵押擔保機構少、程序繁瑣、評估費用高,使中小企業抵押擔保難以落實。調查顯示,在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未獲批準的原因中,缺乏抵押和擔保高于其他因素,缺乏擔保占23.8%,缺乏抵押占23.2%,分別列第一、第二位。在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擔保抵押方式中,房產和設備抵押是主要方式,而擔保機構提供擔保的比例十分低,竟不足5%。這與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除了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外,社會上一些其他服務機構也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多種多樣的服務差距較大。在美國,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的債務中90%以上屬于有抵押或擔保的債務。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探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在形式上更表現為銀行“界定”的對象。究其原因有中小企業自身內部的原因,也有資金供給者和體制環境等外部原因。 1、中小企業的內在原因 (1)中小企業存有融資的先天劣勢 中小企業具有規模較小、變化大、風險高、自我約束能力弱等特點,決定了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最易受到沖擊。同時由于管理不規范、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隨意性較大、權力過于集中,使中小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信息不透明、信用狀況較差、財務報表不規范使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同時中小企業普遍貸款數量少、頻次多,造成銀行放貸成本過高,更增加了融資的復雜性和高成本等,這些先天不足的事實使銀行變得“嫌貧愛富”。 (2)業績不佳直接導致融資難 從融資需求角度中小企業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效益好的中小企業,成為各金融機構爭奪的客戶;二是一些有發展潛力而目前狀況一般的中小企業,可能受到冷落,可能被苛刻的擔保和抵押條件拒之門外;三是效益差的中小企業,基本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由于二、三類企業占有絕大多數,且中小企業的整體業績不夠理想,一定程度上使銀行對其產生歧視傾向。調查顯示,2003年重慶市中小企業資產利稅率為5.1%,比浙江低5.7個百分點;人均利潤為0.57萬元,比浙江少近1萬元,中小企業總體盈利水平不太高。調查還顯示,在影響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各種因素中,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水平占據首位,達75%,大大高于其他因素。企業要維護自身的信譽,只有經營效益好,才能按時歸還借款,否則只能借新債還舊債。 (3)中小企業信用不理想使資金供給者存有顧慮 企業信用與企業貸款存在正向關系。對于效益好、信譽高的中小企業來說,從銀行貸款并沒有什么障礙,甚至銀行還會找上門去求貸款,如信用狀況為AAA的中小企業很少有貸款被拒絕的情況。銀行出于安全考慮,將貸款集中到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對信用低的企業“惜貸”,這是造成信用低的企業資金缺口大的必然原因。對銀行的調查顯示,在影響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各種因素中,企業信用低占15%。企業的信用越低,貸款的難度越大。在調查的企業中,78.5%的企業有銀行評定的信用等級,有21.5%的企業沒有銀行評定的信用等級。而在有信用等級的企業中AAA級信用的僅占26.1%。 2、銀行及體制環境等外部原因 (1)銀行方面原因 首先,銀行體制決定中小企業融資處于劣勢。我國銀行業的主體是國有商業銀行,首先保障國有大中型企業融資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則并沒有改變。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加強,責任風險管理制度日益強化,并且大部分實行了終身責任追究,銀行貸款的門檻在不自覺中抬高,大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認定主要是以大企業的指標作參照,用大企業的標準評定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大部分中小企業也就很難達到發放貸款的條件。所以,35.9%被調查企業認為擔保條件過于苛刻是其獲得貸款難的主要原因。 其次,銀行信貸政策不合理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從信貸結構層面看,在貸款權限上,一些最了解當地企業情況的基層銀行不具備貸款權限;在貸款期限管理上,沒有根據中小企業資金的流動周期合理確定期限,銀行放貸與企業求貸意向錯位。 第三,銀行追求收益最大化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無論銀行貸款數額的大小,一筆貸款的信息費用和其他交易成本差別不大,大型企業貸款量大,銀行的單位貸款成本相對較低;而中小企業申請的每筆貸款數額不大,但發放程序、經辦環節,如調查、評估、監督等都與大型企業貸款大致相同,若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增多,必然導致銀行的貸款單位交易成本和監督費用上升。在市場經濟作用下,銀行出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也會傾向于風險小、利潤大的大型企業,而對中小企業“惜貸”。 第四,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加劇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恐貸”心理。目前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大多數是宏觀指導性的意見,加之一些人為因素,一些地方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債務,法院對銀行債權的保護能力低,銀行在維護金融債權的過程中“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象也多次發生,加劇了銀行“恐貸”心理。同時銀行也很少主動為中小企業服務。調查顯示,在熟悉貸款政策的企業中,僅36.6%的企業是銀行主動介紹得知的。 (2)體制環境方面原因 首先,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長期以來我國采取的是抓大放小的政策,支持大企業發展,在這一政策背景下,相應的信貸政策也向國有大型企業傾斜。在不考慮效益的情況下,把資源優先配置給大企業,結果使不少大企業發展滯后,需要采取資產重組等方式注入新活力,而中小企業卻得不到應有的支持。沒有公平合理的政策環境,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就不會得到滿足。縱觀世界各國,凡中小企業發展較成功的國家,都有良好的政策配套環境,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奠定了基礎。美國在中小企業籌建階段,除了可以向個人投資者出售未上市的股票籌集資金外,還可以從金融機構得到貸款,并從政府的小企業管理局得到政策性貸款和融資擔保。 3、中介機構缺乏,影響融資外部環境 (1)信用中介機構缺乏,致使中小企業信用狀況差,間接影響企業融資。企業信用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征信活動和信用評價。這往往需要第三方,即中介部門來完成,一般稱之為資信評級部門。目前,重慶市資信評級機構缺乏,成為影響重慶市中小企業信用建設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在283戶被調查企業中僅123戶企業了解資信評級部門情況,占43.5%,而近六成的中小企業不了解。這主要因為資信評級部門缺乏,且主動服務企業程度不夠,所以多數企業對資信評級機構不太了解。很重視自身信用的外資企業和股份公司仍有四成左右對資信部門不了解,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調查還顯示,重慶市中小企業資信評級機構缺乏主要表現在:一是資信評級部門偏少,主體單一。金融機構基本上是通過內部評定對企業進行信用評估,極少有社會中介資信公司參與,而且評估不夠公開透明。在了解情況的中小企業中有48.8%的認為資信評級機構數量偏少;65.9%的中小企企業認為重慶市的純民間資信評級機構較少,這一點非常突出。二是資信評級機構的從業人員素質不夠高。31.7%的中小企業認同。三是資信評級部門的法律法規配套缺乏。53.7%的中小企業認同。四是資信評級部門的評估標準不統一,且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使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要反復接受不同金融機構的評估,加大了融資成本。有半數的中小企業認同。 (2)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缺乏,作用發揮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擔保方式單一,多以房產、設備抵押擔保為主,信用擔保尤其是第三方擔保機構擔保很少,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困擾企業自身發展。在中小企業通過擔保獲得銀行貸款的等諸多方式中,房產抵押、設備抵押、信用擔保和其他企業擔保分別占到了67.1%(多選)、43.1%、33.2%和21.2%,而中介機構擔保僅占4.6%。重慶市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較弱,可抵押資產越來越少,而且不少企業已將所能抵押的資產全部抵押,甚至有重復抵押的行為,以抵押方式獲得銀行貸款越來越困難;而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和第三方擔保體系缺失則成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另一只攔路虎,使中小企業貸款難上加難。 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建議 1、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短缺、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也是中小企業發展中所有矛盾的焦點。所以必須從制度建設與創新方面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以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1)開展金融創新,增加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應通過融資創新對信用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融資。諸如對產品有可靠銷路,但自身資本金不足、沒有可提供的擔保品或尋求第三方擔保比較困難的企業,可以按照銷售合同,對其產品的購買方提供貸款支持,即所謂的買方貸款;可以“由買方簽發銀行承兌匯票,賣方持匯票”到銀行貼現。對有一定資金實力,但無法購買大型設備的中小企業可以開辦融資租賃業務。此外,還可以開展無形資產抵押貸款試點,發揮典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2)鼓勵中小企業向民間融資,為其直接融資創造條件,有效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充分重視企業內部融資,提高自身的積累能力,鼓勵企業合理利用民間資本,通過企業職工集資、社會集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利用政策為民間融資創造誠信條件,刺激民間資本活躍起來,發揮民間資本融資的作用。此外,為具有一定規模、盈利能力的中小企業創造直接融資的條件,鼓勵已具上市條件、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3)進一步培育和完善信用擔保市場,使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主要靠自有資產,但其資產規模極為有限,如果政府直接參與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則容易產生部門尋租行為,有悖于市場經濟行為,因此有必要培育一個面向中小企業的擔保市場。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擔保業自律組織。 2、完善相關制度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建設,促進其信用融資 (1)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規范制度,有效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評估和中介機構的征信行為。重點是確保征信行為和征信主體市場化和社會化。銀行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導致效率缺乏,有違公平原則,必須有第三者介入,作為征信主體。一是確保企業信用橫向可比;二是獲得統一認同,即企業、銀行以及社會其他機構部門均認同;三是新的標準應當重點考查企業的綜合發展能力。第四,政府應當監督企業信用的評估與發布行為。 (2)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為創造良好的信用提供法律保障。信用是一切經濟交易行為的基本前提,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其作用在于降低社會經濟行為的交易成本,但在現實條件下,主觀上的機會主義傾向和客觀上的信息不對稱容易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所以需要用法律來促使信用從“特殊主義”向“普遍主義”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