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產業發展和重點投資導向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國家發改產業(2004)746號文件精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產業發展和重點投資導向:機械行業:國家禁止和限制生產技術落后的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普通車床、農用運輸車等機械產品。我市重點鼓勵發展現代工程機械、智能化機群工程機械、高空消防設備、壓力機械、建材機械、環保機械、農用機械等產品群,同時增強關鍵零部件配套生產能力。電力能源: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小火電機組、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各類小煤礦,限制單機
容量在30萬千瓦及以下常規燃煤火電機組、年產9萬噸的煤礦開采。鼓勵和支持熱電聯產、利用煤矸石、劣質煤、潔凈煤發電和60萬千瓦以上機組、大型煤礦改造和建設。當前我市重點組織實施在建30萬千瓦和13.5萬千瓦機組項目,支持鼓勵大屯、闞山、彭城、徐州等一批60萬千瓦以上機組前期工作。今后一段時期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電源點。同時積極做好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和新礦井建設。鋼鐵行業: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土法煉焦、1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15噸及以下轉爐、10噸及以下電爐、5000千伏安以下的鐵合金礦熱電爐;限制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的焦爐,1000立方米以下煉鐵高爐,100噸以下煉鋼轉爐,60噸以下電爐新建鐵合金項目。我市屬于國家禁止類的“小鋼鐵”企業將限期淘汰。不屬于淘汰范圍的,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強化環保治理,調整產品結構,重點鼓勵發展高附加值的短缺鋼材及鑄鐵產品。建材行業: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直徑2.2米以下機立窯水泥生產線及直徑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設備;限制新建日產1500噸及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鼓勵建設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我市將逐步淘汰機立窯水泥生產線,重點支持海螺、巨龍等日產5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建設,同時整合全市“小水泥”生產企業,強化產品配套,迅速提升其規模和水平。化工行業: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年產1萬噸以下、開放式、排放不達標的電石爐,年產1000噸以下黃磷生產線等;限制電石生產裝置,新建10萬噸/年以下燒堿裝置,高毒農藥;鼓勵大型石油化工,煤炭氣化、液化,高濃度磷復肥、鉀肥,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種農藥,新型精細無機化工產品。我市將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電石爐、黃磷和高毒農藥生產線,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鹽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大化工”項目建設,重點支持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及生物農藥。輕工行業: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年生產能力小于1.7萬噸的化學制漿生產線等“小造紙”;限制新建年產量2萬噸以下的玻璃瓶罐生產線和白酒、酒精生產線。我市將逐步淘汰規模以下“小造紙”、“小皮革”、“小玻璃瓶”。加快發展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積極推進燃料乙醇項目的實施;限制小規模板材企業和中低密度板生產企業發展,支持發展規模生產,切實提高板材質量和檔次。有色金屬行業:國家明確禁止和淘汰鋁自焙電解槽、限制電解鋁、鎂冶煉項目。我市今后一段時期將不再新批、新建電解鋁項目,重點支持發展鋁板帶箔深加工。紡織行業:逐步淘汰國家明令禁止的各類紗機和織機。積極發展無接頭紗機、無梭織機,積極開發高檔紡織面料,提高紡織面料染整質量。食品工業:圍繞奶制品、卷煙、糧油、果蔬等主導產品,重點支持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和低成本、低消耗的前瞻性、系列化產品,加快推進技術進步,鞏固和提升全國重要食品生產基地地位。醫藥行業:國家限制一次性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項目;我市要重點研究開發新型抗高血壓藥物、銀杏內脂注射液等生物藥品和新中藥。重點支持恩華、萬邦等骨干企業研究開發新型抗高血壓藥物、銀杏內脂注射液等生物藥品和新中藥,支持企業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稱重電子,重點天寶集團研究開發汽車防抱死系統、汽車巡航系統和汽車全球定位系統等產品。完善科技成果的轉化機制,積極發展信息產品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重點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支持和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伙伴,集中力量建設中央商務區,同時支持鼓勵各類大型特色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旅游業:充分釋放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效應,利用人文和自然景觀等資源優勢,重點支持兩漢文化旅游、戰爭文化旅游、民俗風光旅游等景點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繼續組織實施高速公路“聯網暢通”、干線公路網化、縣鎮公路通達三大工程,完善城市和農村電網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區域性防洪和水資源供給工程、城市防洪和城鄉供水工程。房地產業:堅持房地產開發適當超前和總量控制原則,確保供求結構平衡。重點支持適用普通商品房建設,繼續組織實施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限制建設高檔寫字樓和高檔別墅,禁止集資住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處理好經濟總量和環境容量的關系,重點支持發展環保型產業,推廣清潔生產。繼續增加對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努力做好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業:大力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重點支持優質商品糧、棉、特色蔬菜、優質果品、優質奶牛等基地建設,鼓勵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種養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培育壯大5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信息來源:徐州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江蘇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