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對于經過創業艱辛的民營企業家,也許更能理解無助時一雙援手的分量,才會生出一份殷切的慈善之心。2004年11月6—7日,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人民日報海外版、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的“2004年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論壇暨熱心公益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上,一位近70歲的老太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是來自廣東湛江市的唯一代表———一位53歲創業后一直熱心社會公益的民營企業家李學瑩。
晚年創業感念社會幫助
53歲,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幸福晚年觸手可及的安祥時期。可是在李學瑩的人生里,這才是個人創業的起點。1988年,53歲的李學瑩從湛江市港區人民醫院代總護士長的崗位退休后,決定利用自己從醫幾十年的專長,邀請醫德良好、醫術高明的退休名醫創辦一個為廣大市民服務的診所。李學瑩的好好診所很快出了名。現在已經成了當地公立醫院的有力競爭對手,成為當地紅十字會的經濟實體———湛江市霞山區紅十字會門診部。成功后的李學瑩總惦記著曾來自各方的幫助,覺得應該對社會有所回報。她想到了自己生長的地方———東海島。東海島地處湛江市郊,交通不便、經濟落后,當地居民看病很困難。李學瑩決定盡自己的能力在東海島建一家醫院,解決當地群眾就醫難的問題。2002年9月,李學瑩籌建的東海島婦幼保健院門診部開張。可是當地居民大都貧窮,常常治不起病,李學瑩就經常自己掏錢讓他們看醫生,免費為東海島全島的干部、職工、群眾體檢和義診。
改變家鄉落后生活條件
眼下荒島開發在各地成為熱門話題。可是早在10多年前,李學瑩就開始了這種投資。賺錢自然是生意人的目標,李學瑩的出發點卻是希望改善家鄉人民落后的生活條件。湛江市東海島的一個小島———東頭山島是李學瑩生長的地方,由于四面環海,這座有著將近1000年居住歷史的小島,從來沒有通過電。李學瑩在1994年和東頭山村委會簽訂合約,買下了東頭山島70年的經營權,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東頭山島到岸邊的交通一直不方便,連碼頭都沒有一個,李學瑩一舉投資了上百萬元建成了三個碼頭;資助在海底拉了電線電纜,解決了島上的用電、通信問題;還資助村委會為島上的孩子們建起了一座嶄新的小學。海島開發的10年間,李學瑩已投入了幾百萬元,接下來的項目建設現在沒有錢再搞,但李學瑩卻不見沮喪。在她看來,鄉親們的生活比以前有所改善,這已經給了她許多安慰。
慈善事業熱心人
李學瑩在經營自己所熱愛的醫療事業的同時,十多年來一直熱心投入公益事業中,所做的好事無數。李學瑩十分關注教育事業發展,曾為東海鎮東頭山村小學、廉江石頸鎮新屋村小學建校捐資助學。2002年,李學瑩免費提供200平方米的房屋給海濱街道辦。還提供了1.5萬元贊助海濱街道辦購置健身器材和舉辦社區運動會。2004年她從《湛江日報》獲悉西藏墨脫缺少藥,便無償提供一批價值1萬多元的藥品寄往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這些都無從向李學瑩求證,因為采訪時她不愿提起自己做過的好事,她甚至不記得自己十幾年來捐出去的錢有多少。她只說“我辦診所這么多年得到過不少人的幫助,現在有能力為社會做些事也是應該的。”記者王素慧、王永清駐湛江記者吳汝靜(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