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日前在第六屆亞歐財長會議上表示,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做法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就此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人民幣貿然升值,將損害中國在東亞經濟中的“穩定器”作用。
梅新育說,正是由于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及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穩定器”作用,東亞國家和地區才在遭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時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穩定性。在危機之后,東亞
各國和地區也并未如阿根廷、巴西等拉丁美洲國家那樣一旦蒙受金融危機打擊就一蹶不振,而是在3年之內便陸續復蘇,其整體增長率也較快地得到了恢復。
中國的這種“穩定器”作用對世界經濟也有貢獻。梅新育指出,由于東亞在世界經濟中所占份額日益龐大,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在全球金融市場上也顯示出強烈的傳染性,中國通過穩定東亞經濟、進而對防止世界經濟滑向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式的深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梅新育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發揮東亞區域“穩定器”的作用,并不能僅僅歸因于大國經濟天然受外部商業周期影響較低。因為日本經濟規模大于中國,卻并未在東亞發揮穩定器作用。1997年后中國政府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要工具,強力推行擴大內需方針,才是中國得以遏制外部經濟周期沖擊的關鍵所在。而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得以成功實施,關鍵又在于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一旦中國政府在國際壓力下被迫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匯率,上述穩定機制就將化為烏有。”梅新育說。
這位專家分析說,某些與中國一樣需要出口市場和外資的國家可能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從而削弱其對外資的吸引力和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無疑,這種情況在短期內會發生,但在中長期內,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制造業部門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廉價勞動力,而在于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市場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高國民儲蓄率所提供的充裕資本供給等多方面因素所形成的綜合競爭力,而這些是其它發展中國家難以完整“拷貝”的。
梅新育說﹕“假如人民幣果真在短期內顯著升值,其它東亞發展中國家不但不可能由此徹底消除中國對他們的競爭優勢,反而會損害中國在東亞經濟中的‘穩定器’作用,并損害本國產業來自市場的收入。”他指出,畢竟,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歐盟的世界第三大進口國,而東亞經濟體又是中國內地進口增長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信息來源:駐菲律賓經商參處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