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年度國際金融風云人物———陳元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曾自豪地對本報記者說:開行主要經營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良貸款率從高達32.63%下降到2004年的1.21%,實現了與國際一流銀行的接軌。連續兩年,在香港出版的權威財經雜志《金融亞洲》將陳元領導的國家開發銀行評選為“亞洲最賺錢銀行”。他們請普華永道公司逐筆審計開行的貸款,總計3000筆貸款,逐筆審查并定級
,比任何一個外國銀行審查得都嚴。
陳元表示: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我們對開發性金融的認識更加符合客觀規律,對開發性金融原理進行總結,回答了開發性金融的性質、特點、任務、目標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1998年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位上工作了整整10年的陳元開始擔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一職。數年后,陳元回顧當年接到調任通知時候的心情:“我當時從精神來說準備不足。那會兒這賬本的情況就不太好,不太理想,不良貸款是32.6%。我看到時非常著急。”
然而到了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降到1.21%,主要經營指標連續3年穩定在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十周歲。陳元豪情寄語:“十年來,開行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在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等領域累計發放貸款1.6萬億元。常言道,十年樹木,回望十年,木已成林。”
很長一段時間,外界對開行一般都使用“政策性銀行”這個稱謂,如今,出現更多的表述是“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陳元說:“從政策性銀行到開發性金融機構,意味著開行已經不是靠補貼了。我們有自己的市場業績和市場活力。”
開行創造奇跡的背后,正是中國開發性金融的成功實踐。一位海外投行業界人士這樣評價陳元:“他做了一個了不起的工作,他將一個死氣沉沉、官僚的政策性銀行改造成了一個敏捷而有遠見的金融機構。”
也有人把陳元的角色形容為“走鋼絲”,在這個鋼絲的兩頭,一頭是政策,一頭是市場。陳元本人則這樣闡發他的開發性金融理念:“開發性金融是我們以融資為載體,推進制度建設的途徑。我們要通過融資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更要通過融資,促進整個市場、制度建設的發展。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
1 沒有免費的午餐
開行貸款不等于財政撥款。他坦言,政策性金融仍是開行業務的組成部分,但更多的已經是通過建設市場以尋求發展的開發性金融
人們常常把開行貸款和財政撥款混同起來。對此,陳元通俗化地廓清兩者區別:“假如什么項目都貸款,不管還款前景好壞都貸,那開行就不是銀行,而是撥款的‘機器’,這樣必然會形成一大堆不良資產,是‘垃圾’銀行。”
陳元坦言,開行初期強調自己是政策性金融,做了很多財政補貼性的事,用信貸資金扶持了不少當期效益不好的企業。后來通過開拓和建設市場來發展自己,帶來了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的好轉。開行在業務所及的范圍內,用資金換取信用,建設體制,推動投融資體制建設和金融市場的發育完善。在今后的發展中,準財政式的政策性金融仍將是開行業務的組成部分,但越來越多的已經是通過建設市場以尋求發展的開發性金融,把未發育的市場作為自己的發展空間,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揮作用。
這是一種游戲規則的改變,開行客戶之一湖南省副省長對此說道:“開始不適應,有些人也認為這個開行是國家政策性的銀行,那么開行的資金相當于第二財政了,相當于免費的午餐了。”
陳元歷來保持謹慎、低調的工作作風。在2004年開行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中,陳元終于在多個場合高調闡釋“開發性金融”的理念。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支持項目建設有三種辦法:財政融資、信貸融資和證券融資。財政的錢是有限的,不能什么都撥款,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國家財政能撥的比重將越來越低。而信貸融資就是讓項目構造一個符合信貸循環要求的融資結構,使它有一個信用結構,有一個還款的來源,然后用銀行的辦法去給他融資。實踐證明,信貸融資能比財政融資更高效地配置資源。”
他說:“開發性金融是適應制度落后和市場失靈,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增強經濟競爭力而出現的一種金融形式,在國際上已有百年歷史。從各國的實踐看,開發性金融通常為政府所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用建設制度和開發市場的方法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承擔著支持經濟發展、投融資體制改革及相關金融市場建設的重要任務。將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推動經濟發展、體制建設和市場建設,這是開行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開發性金融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根本標志。”
2 春江水暖鴨先知
2004年,國家開始實施宏觀調控,出乎外界預料,開行未受重創。他說,這證明開行的投資方向和結構是正確的,受到宏觀控制的領域開行已經四五年沒有新項目了
有人對國家開發銀行的“開發”兩字作了另外一種解讀:“開發銀行本來是開路先鋒,現在呢,他們發了。”當年開行對基礎設施大筆投入資金,可能對其他銀行誰來說都是一塊硬骨頭,但沒想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塊香餑餑了。
開行對投資項目的大膽預見性令同行側目。
2004年,開行被《國際金融》雜志評選為亞洲最盈利的銀行之一。
開行在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過程中,保持和鞏固了先進的市場業績,主要經營指標連續3年穩定在國際先進水平。截至2004年底,開行的信貸資產達13786億元,當期本息回收率99.77%,本息回收連續20個季度保持國際先進水平;不良貸款率1.21%,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風險準備金對不良貸款的覆蓋率達到285%;資本充足率10.51%。
2004年,國家開始實施宏觀調控政策,信貸規模的縮減使許多商業銀行業務受到不小沖擊。但是,開行貸款早在四五年前就退出了那些投資過熱領域。
陳元透露說:“去年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特別是實行信貸和土地‘雙控’以及一系列產業政策的調整以后,外界都認為一定會對開行產生很大影響,結果卻出乎他們的預料,國家在物質生產的結構調整上,對開行影響甚微。開行在鋼鐵、汽車、電解鋁這些受到控制的領域里,已經差不多四五年沒有新項目了,這證明我們原來的投向和結構是正確的。”
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行在過去1年中積極開闊新的思路,推動管理資產,帶動其他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共同支持關系發展大局的重點項目建設。2004年里,為了解決影響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開行新發貸款中有66%投向了“煤電油運”;對電力、鐵路、電信、公路、公共設施、石油石化這些重要行業的貸款承諾,占開行全年評審承諾量的82%;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貸款,約占開行全年貸款投放的52%。
據悉,開行的主要貸款項目包括:國家石油儲備、南水北調、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一大批國家重大項目,還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在西部地區、長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區域發展規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應對國家宏觀調控這個挑戰,開行提出發展管理資產。陳元說:“去年開行做了約1000億元的管理資產,雖然收息量只有4億元,但已經開始在開行和商業銀行之間建立起一種合作,把開行的開發評審及風險控制方面的優勢與商業銀行的資金優勢結合起來,從而推動重點項目加快發展的步伐。今年我們會在管理資產業務上加大力度,使整個工作轉向主動。”
他說:“通過管理資產的方式,就可以做到既分散了風險又滿足了客戶需要,還推動了經濟發展。對開行來說,則是發揮了開發性金融的先進性和先鋒、導向作用。與眼前利益相比,好處似乎是減少了,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符合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因此,今年我們還會在管理資產方面大踏步地前進,這個空間是巨大的。”
3 用國際經驗“照鏡子”
開行的主要經營指標已經進入國際先進水平。他說,國外的經驗猶如鏡子,開行是克服各種思想阻力,“照鏡子”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從1998年到2002年,開行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額連續四年“雙降”。
2002年開始,開行不良貸款率逐步進入穩定期,連續3年在3%至0.5%的范圍內小幅波動,與國際一流銀行進入穩定期后的特征一致。
6年來,開行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資產率持續下降,主要經營指標已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陳元說:“在開行這些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貫穿‘照鏡子’的方法。國外的先進經驗猶如一面鏡子。”
開行官方網站上的一份文案這樣描述他們的行長:1998年以來,陳元行長領導開行把國際先進的金融原理與中國國情實際結合起來,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樹立國家信用與市場業績相統一的辦行宗旨,確立在“市場環境下,銀行框架內”的運作思路,瞄準國際標準,銳意改革,開發性金融得到蓬勃發展。
陳元在今年年初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1998年我們開始信貸改革時行內外有很多看法,很多人認為政策性銀行就應該有不良貸款。后來我們請波士頓咨詢公司進行外部咨詢、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有人認為我國的政策性銀行不能接受美國的意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政策性銀行是格格不入的。對于從財政融資的觀念和方式中轉型,內部的思想也是極不統一,阻力非常大。我們首先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和‘三講’統一思想,樹立防范風險目標和資產質量意識。波士頓咨詢后設立‘防火墻’,嚴格以風險控制為中心的審貸分離,初步解決了新增貸款的風險控制問題。”
此外,開行參考世界銀行的信貸手冊,又咨詢國際上幾個大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編寫出《信貸管理手冊》,樹立市場業績、風險控制的目標。陳元說:“我們利用世行的技援、畢馬威咨詢,搞融資民主,投票制,電子路演。這當中我們獨創發明了融資民主。同時,我們聘請普華等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對我行財務進行審計,改進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開行的每一步都是克服各種思想阻力、‘照鏡子’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他說:“開發性金融的典型代表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這些機構和當前開行所使用的方法基本是一樣的,但我們的目標更清晰、明確和完整。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還要強調,不要盲目照搬國外經驗。現在國內很多人喜歡請國際名人來講課,讓他們談應該采取什么辦法解決中國問題。西方銀行的原理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最后的實際操作還得靠我們自己。”
4 支持奇瑞24億元
開行敏銳地感覺到奇瑞已成為民族汽車品牌的一面旗幟。他認為,開行支持奇瑞的貸款項目,體現出開發性金融的資金引導作用
去年5月,開行的信貸人員來到安徽的奇瑞公司,對其自主研發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敏銳地感覺到奇瑞已經成為民族汽車品牌的一面旗幟。
開行的奇瑞貸款項目步驟縝密。2004年12月,開行組織國內知名的汽車行業專家赴奇瑞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綜合評估認為,奇瑞公即將成為我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轎車企業。當月,開行總行批準對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高科技研發項目的承諾貸款。2005年3月16日,開行和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簽署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
“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行秉承一貫堅持‘政府熱點,雪中送炭’的工作方針,始終關注以奇瑞汽車為代表的民族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目前已經向奇瑞承諾貸款24億元,今年將發放18億元。”陳元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說,開發性金融的資金引導作用,在奇瑞項目上得到了體現。在支持奇瑞公司項目中,開行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的先鋒、先導和先進性作用,增強了各家銀行對奇瑞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事實上,奇瑞獲得如此特殊的關注和青睞,也得益于開行早先與安徽地方政府建立的客戶關系:1998年8月,開行與安徽省人民政府簽訂了第一份金融合作協議。陳元說:“以此為開端,我們開始把政府的組織優勢和開行的融資優勢相結合,利用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構造開發性金融運行框架。”
目前,開行已與30個省、市、自治區的各級地方政府簽訂了近200份各類金融合作協議或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截至2004年底,開行與北京、上海等20家省級政府簽訂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資金總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
陳元說:“開行在與各地政府的合作中,共同實踐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條開發性金融合作的路子,實踐證明,這種合作方式能夠促進開行與地方政府優勢互補、互動發展。”
陳元認為,開發性金融合作能夠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發揮對宏觀調控的調節作用,既確保國家和地方重點項目、關鍵項目和關系全局項目的資金鏈不斷,又堅決抑制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消除投資過熱。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6月2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