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中國價格”成為世界注目焦點的一周。“中國價格”有兩種,一種是令全球制造商聞風喪膽的中國商品的低廉價格———上周四,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美國商務部長斯諾在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舌戰群儒,痛陳不能以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來逼迫人民幣升值,這挽救不了美國的制造業。另一種是讓華爾街興奮不已的中國企業高昂的收購價格———上周三,中海油宣布將以185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八大能源公司優尼科。
前一種“中國價格”每每是世界最低,而后一種則常常是世界最高。TCL收購湯姆遜的彩電業務,聯想收購IBM的IT業務,海爾并購美泰克,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屢創高價。這次中海油收購出價185億美元,而且全部以現金支付,交易價格不受股價波動影響,出手之闊綽讓早前出價164億美元的買家雪佛龍相形見絀。受此“中國價格”刺激,優尼科的股價從40美元直線飆升至60美元,按此計算,優尼科總價值達到179億美元,與中海油的185億美元出價相差約5億美元。這5個億,估計會作為“分手費”支付給雪佛龍,因為如果沒有雪佛龍當初出高價,就不會引發中海油創出更高的價錢,優尼科出這筆錢作為對雪佛龍的補償,希望它看在這5個億份上,收錢走人了事。這也是國際交易場上為避免爆發惡性收購戰而采取的一種慣例做法。
不少人批評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出價太高,不計成本。其實,通過海外并購掌握資源,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出價高點也是合算的。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接近6600億美元,其中占大頭的美元資產因美元疲軟而大量“蒸發”,所以近來中央高層一直在研究把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石油儲備,鼓勵企業大量收購海外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就是其中一個途徑。
(穗風/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