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十五”以來遼寧農民收入及結構變化情況分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7日 13: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當前,“三農”問題已成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關注的熱點,其核心是農民收入問題。“十五”計劃后期,國家出臺了逐步減免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農舉措,使農民尤其是種糧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大大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建國以來一直靠農業支援工業的格局有望打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正在到來,標志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根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通過對近十年來特別是“十五”以來遼寧省農民收入及其結構變化情
況的研究,分析農民收入增長的亮點和主要來源,并通過與高收入省份的對比,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以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農民增收的有效模式和途徑。

    一、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變化情況

    “九五”初期的1996年遼寧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50元,“九五”末期的2000年為2355.6元,到2004年達到3307.1元。2004年與1996年相比,遼寧省農民收入增加了1157元,增長幅度為53.8%,年均增長5.5%;與2000年相比,農民收入增加了951.5元,增長幅度為40.4%,年均增長8.9%。

    2004年遼寧省農民獲得的收入中,來自農民家庭一產業收入人均1750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為52.9%,其中種植業和畜牧業收入分別為1321元和380元,占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9%和11.5%;家庭經營二產業收入57.3元,占純收入比重為1.7%;家庭經營三產業收入184.5元,占純收入比重為5.6%,其中家庭經營第三產業中收入最高的是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人均72.6元,其次是交通運輸業,人均70.6元,社會服務業收入人均12元。農民收入中,在本地企業從業得到收入人均245元,占純收入比重為7.4%;外出務工收入298.1元,占純收入比重為9%;在本鄉鎮地域內打工等勞務收入282.5元,占純收入比重為8.5%;在非企業組織勞動得到報酬收入248.4元,占純收入比重為7.5%;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240.3元,占純收入比重為7.3%。

    二、近年來遼寧省農民收入的亮點

    從農民收入結構變化可明顯看出近年來遼寧省農民收入的幾個亮點:

    1、外出務工收入大幅度增加

    1996年,遼寧省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人均僅94元,占純收入的比重為4.4%,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給農民外出打工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加之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持續走低,種植業生產效益下降,農民紛紛走出家門從事勞務,務工收入逐年增加。2000年,遼寧省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人均達154元,占收入比重為6.5%。2004年農民外出務工掙回70億元,農民人均達到298元,占農民收入比重達9%,分別比1996年和2000年提高了4.6和2.5個百分點,獲得的勞務收入分別是1996年和2000年的3.2倍和1.9倍,常年在外的打工者達100多萬人,初步形成了以省內大中城市為主要務工場所的農民打工族。務工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越來越大,2000年至2004年的幾年間,遼寧省農民收入增長中,外出打工對增收的貢獻率達到15%。外出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

    2、畜牧業收入增幅迅猛

    1996年,遼寧省農民家庭牧業收入人均158.6元,占純收入比重為7.4%。隨著糧食價格逐年下降,為解決“賣糧難”問題,各級政府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飼養規模不斷擴大,牧業收入隨之不斷提高。2000年農民家庭畜牧業收入人均達201元,占收入比重達8.5%。2004年農民家庭畜牧業收入已達到381元,占收入比重提高到11.5%,分別比1996年和2000年提高了4.1和3.0個百分點,農民家庭經營的畜牧業收入分別是1996年和2000年的2.4倍和1.9倍。目前,遼寧省已成為著名的畜牧業產品外銷大省,肉豬、蛋、禽等主要牧業產品大量銷往北京、廣東、深圳、香港等地,其畜牧業收入也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3、轉移性收入增加較快

    2000年遼寧省農民來自轉移性收入人均61元,占收入比重為2.6%。2004年國家出臺了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使種糧農戶得到實惠,加之實行多年的退耕還林還草補貼,導致農民收入中來自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2004年,遼寧省農民轉移性收入人均139.7元,比2000年增加79元,增長1.3倍,占農民收入比重提高到4.2%,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

    4、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隨著減免農業稅政策的出臺,多年來居高不下的農民負擔得到明顯減輕。據抽樣調查,2000年遼寧省農民的稅費負擔人均136.5元,2003年為80.1元,2004年人均僅48.9元,比2003年下降了38.9%,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64.2%,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

    三、影響農民收入的幾個因素

    近年來農民家庭經營非農產業呈現下降趨勢。與1996年相比,遼寧省農民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呈增加趨勢。但2000年以來,農民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呈現下降態勢,對農民增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00年遼寧省農民從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收入人均277.5元,2004年為241.8元,下降12.9%。

    農民從企業獲得的收入增勢緩慢。近年來鄉鎮企業改制,減員增效,企業效益好轉,但從業人員減少,農民并沒有得到實惠。2000年農民從企業獲得收入人均226元,2004年為245元,四年間只增加不到20元,僅占收入比重的7.4%,與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農民從非企業組織得到收入呈現徘徊態勢。2000年遼寧省農民從非企業組織得到收入人均259元,2004年為248元,主要原因是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合鄉并村等,使鄉鎮干部數量減少,村干部報酬降低,進而導致農民來自非企業組織的收入呈徘徊態勢。

    四、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的主要差距

    1995―2004年的10年間,遼寧省農民收入在全國的位次在8―10位之間。其中1995―1997年三年連續位居全國第9位,1998年遼寧省農業獲得特大豐收,位次升至第8位,1999年又降至第9位,2000―2001年遼寧省農業連續遭受嚴重旱災,農民收入水平連續兩年退居至歷史最低的第10位,2002―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均居第9位。遼寧省農民收入水平在全國屬較高的省份,1995年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79元,高出11.3%;2000年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03元,高出4.6%;2004年比全國平均水平多371元,高出12.6%。但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遼寧省農民收入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這里我們通過調查資料,找出與高收入省份的主要差距。

    與三個直轄市的比較:京、津、滬三市農村人口少,面積小,緊倚我國特大都市四周,具有距都市近、交通發達、信息便捷、受城市輻射作用強等特有優勢。三市農民收入中來自一產業比重很小,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非農產業,其收入主要以企業收入為主,非農產業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的60%以上,而遼寧省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尚不足三分之一。其中上海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004年已達到7066元,是遼寧省的2.1倍,多年來一直高居31個省(區、市)之首,其中僅來自企業收入一項就比遼寧省農民全部純收入還多。三市中農民收入最低的天津市為5020元,仍是遼寧省農民收入的1.5倍。北京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是遼寧省的1.9倍。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與滬、京、津相比,差距分別為3759元、2863元和1713元。

    與浙江、江蘇省的比較:主要差距在鄉鎮企業得到收入上。江浙兩省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浙江省,其溫州農民企業家已將產品打入歐盟市場。2004年,浙江省農民從本地企業得到收入人均已達1584元,江蘇省農民人均1069元,而遼寧省人均僅245元,不足江蘇省的四分之一,不足浙江省的六分之一。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與浙江、江蘇省的差距分別為2637元和1447元。

    與廣東省的比較:主要差距在外出從業得到收入上。廣東省很好地利用臨近港澳的地緣優勢,眾多華僑友人投資發展,三資企業蓬勃發展,不但很好地吸納了農村本地勞動力就業,也給農民外出打工創造了機遇。2004年,廣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6元,比遼寧省多1059元,而廣東省農民僅外出從業獲得收入一項人均就達到1370元,比遼寧省多1072元,遼寧省僅298元,僅相當于廣東省的27.8%。另外,遼寧省農民從本地企業得到收入與廣東省相比也有130元的差距。

    與福建省的比較:主要差距在本地企業得到收入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福建省農民收入曾低于遼寧省,1993年起超越遼寧省,至今一直穩居全國第7位,而遼寧省則在8―10位徘徊,農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福建省較好地利用了與我國臺灣省隔海相望、與臺胞有親緣關系的條件和優勢,臺胞到福建投資者不斷增加,三資企業發展迅速,有效地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2004年遼寧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與福建省相比在本地企業收入的差距203元,高出遼寧省82.9%;外出從業收入高出遼寧省94元,高出近三分之一。同時,與福建省相比,遼寧省農民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的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與福建省相比差距782元。

    與山東省的比較:遼寧省與山東省隔海相望,同屬環渤海地區。1995―1998年的四年間,山東省農民收入一直低于遼寧省1―2個位次,從1999年開始超越遼寧省。山東省農業經濟的發展靠的是堅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走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和國際化之路,其農業產業化、外向型農業和現代農業方面的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山東省是蔬菜生產、外銷大省,壽光蔬菜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輻射全國各地,并大量出口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創匯農業優勢明顯強于遼寧省,人均蔬菜出售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壽光市耕地面積135萬畝,而蔬菜種植面積達80萬畝。水果生產尤其是在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廣、普及方面也好于遼寧省。山東的蔬菜、蘋果、大櫻桃、栆等水果也大量銷往遼寧省各地,而遼寧省則鮮有蔬菜、水果銷往山東。山東省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和“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產品出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農業出口創匯達83億美元。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與山東省相差整整200元,這也是高收入省份中與遼寧省差距最小的。

    河北省與遼寧省接壤,糧、菜、果、漁等農業生產結構與遼寧省類似,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收入在遼寧省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2000―2001年曾超越遼寧省。2002―2004年河北省農民收入緊隨遼寧省之后,居全國第十位,2004年在遼寧省農業獲得大豐收的情況下農民收入比河北省高136元。

    從東北三省情況看,1995―1997年黑龍江省在風調雨順而遼寧省遭受自然災害且正值糧價高的情況下,農民收入連續三年超越遼寧省,之后未曾超越遼寧省;而吉林省農民收入一直位居遼寧省之后。由于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兩省農民受益明顯多于遼寧省,加之農業大豐收和糧價上漲,2004年兩省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在全國的位次前移,其中黑龍江省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005元,吉林省為3000元,分別列全國第11和12位。

    五、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1、保持糧價穩定,遏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2004年遼寧省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糧食價格回升功不可沒,保持糧食價格穩定對今年農民增收至關重要。要加強宏觀調控,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努力保持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穩定。同時,堅決遏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切實保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做大做強畜牧產業

    農民家庭畜牧業生產為遼寧省農民收入的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要繼續加快以肉豬、禽、蛋為重點的畜牧業生產,同時,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牛、羊等草食動物,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注重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搞好畜禽的疫情防治,鞏固和發展遼寧省作為畜牧大省強省的地位。

    3、積極引導農民外出務工

    遼寧省農民的勞務輸出雖然起步較晚,差距較大,但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要充分利用中央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難得機遇,不失時機組織和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多層次、多渠道地強化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務大軍的規模和檔次,增加農民的勞務收入,盡快縮小與外出從業收入大省的差距。

    4、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

    要富裕農民,首先要減少農民。近年來,遼寧省農民來自非農產業收入出現的徘徊,主要原因是遼寧省農村小城鎮發展滯后,阻礙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要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帶動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促使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提高城鎮人口比重,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放寬農村戶籍管理,減免進入小城鎮落戶農民的費用,鼓勵農民進入小城鎮創業和發展。要加強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促進農民家庭二三產業發展,搞活農村商品流通,活躍農村市場,豐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5、加快農村產業化經營

    鄉鎮企業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渠道,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場所。目前遼寧省農民收入與經濟發達省份的主要差距在鄉鎮企業上。鄉鎮企業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再次創業的突破口,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抓好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使之轉化增值。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重點是糧食、蔬菜、水果、畜產品、海產品和土特產品,在精深加工過程中,要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生產無公害、低殘留的綠色食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要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鄉鎮企業的結構調整、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