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人民幣理財產品突圍收益困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7日 13:48 上海證券報

    隨著多家銀行集中推出7天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短期甚至超短期產品一下激活了市場。利用自身的綜合優勢,銀行正力圖通過"揚短避長"的策略,繞開目前的階段性收益困境。

    "通知存款"再包裝

    光大銀行上周起開始在上海地區推出"陽光理財周計劃"。據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介紹,"陽光理財周計劃"是指光大銀行以7天為一個周期,為簽約客戶循環理財的人民幣理財業務。該計劃最低理財金額為人民幣伍萬元,客戶簽訂陽光理財周計劃協議后,只要客戶陽光卡主賬戶資金符合協議簽訂的金額,則自簽約日次日起系統自動每天按協議約定方式及金額扣劃一次理財資金到理財賬戶,進行自動理財。

    "周計劃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循環理財,隨用隨取、復利計息",該行上海分行的理財顧問介紹說,"不僅有活期存款的流動性,而且有活期存款利率2.25倍的理財收益"。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對銀行7天通知存款的再包裝。此前,交行在五一長假前推出了"雙利理財賬戶"。該賬戶是一種期限僅為7天、金額為5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該賬戶每7天對指定理財資金計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動轉入下一個理財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動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較高收益。

    目前市場上,該類產品還有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錢生錢"理財B賬戶等。

    由長及短難避同質

    投資工具的單一在本質上決定了目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同質性。盡管投資周期從最初的一年期為主到如今的一周活躍市場,但各家銀行的產品差異始終沒有拉開。

    產品的同質性讓人民幣理財總也未能走出同質競爭的困擾。同質競爭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系統風險的難以規避。一方面在客觀上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另一方面,期待能通過創新"后來居上"的中小銀行面臨著諸多無法逾越的鴻溝。

    以最近各銀行集中推行的一周理財產品為例,至今尚未見到四大行的蹤影。一個重要因素在于,這個完全屬于銀行獨特產品的再包裝在一定程度上是讓利于客戶的安排。對于有著雄厚客戶基礎的幾個大銀行來說,其并不愿意犧牲原有的壟斷利益,去換取存在變數的新利益。至少其意愿比起中小銀行來說要小得多。

    中小銀行困境的突破不僅需要自身的創新,更需要整體制度安排的創新,前段時間銀監會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已經明確了私人銀行業務開展的方向,這一更能體現個性化風格的業務領域相信是一些有實力、有特色的中小銀行未來崛起的最大砝碼。

    理財產品緊咬貨幣基金

    針對近期理財產品紛紛集中在短期甚至超短期產品,有關專業人士分析指出,由于債券市場與貨幣市場利率持續下滑,現在多數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降低,目前一年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相比同期定期存款優勢已不很明顯。為此,各家銀行相繼在短期理財上做足文章,通過7天等超短期循環理財來實現與活期存款的比較優勢。

    事實上,如今人民幣理財的困境不僅出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同時也極大地沖擊著貨幣市場基金。如果說部分老基金還可依靠其成立較早的優勢,吃著一些過往積累的高收益品種老本,一些新貨幣市場基金由于成立后始終難以找到高收益的品種,其目前的收益率已無力與一年期定存抗衡;鸾浝砻媾R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貨幣基金的流動性特性盡管得到了充分體現,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犧牲了其收益率。

    沒有了收益率吸引力的貨幣基金如今一方面在呼吁新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只好勉為其難地大談流動性管理的重要性。只是,讓百姓琢磨不透的是,就在幾個月前,貨幣基金的最大賣點還在于其遠高于一年期銀行定存的收益率,流動性似乎只是一個基本特點罷了。

    比較而言,同樣處于投資困境的商業銀行此時顯露出了貨幣市場本來就是其強項目的特征。一方面,諸多銀行面對貨幣基金提出的享受同業存款利率1.62%的要求寸土不讓,另一方面,銀行利用行業優勢,直接拿出了通知存款再包裝理財產品的殺手锏爭奪客戶。分析人士指出,作為貨幣市場最大的參與群體之一,商業銀行的優勢遠不止此,在混業格局沒有完成之前,這些優勢預期還將保持一段時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理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