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數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于上周末被急招進京,與決策層領導商討中國宏觀經濟的敏感問題。經濟界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內部商討會議起因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近日撰寫的一篇文章。羅奇在這篇名為《假如中國變冷》的文章中發問:“假如不可能的事情終于發生,中國經濟真的慢下來,那會如何?”
羅奇認為,過度地依賴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缺陷。如果
中國在兩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經濟出現衰退,這就是房地產泡沫和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他認為,中國政府對房地產業的“降溫”措施可能使固定資產投資在下半年出現實質性的放慢;而人民幣一旦升值之后,中國商品的出口將缺乏競爭力,兩大因素的影響必將導致中國經濟的火車頭減速行駛,世界經濟也會受到打擊。
史蒂芬·羅奇的觀點經過媒體的傳播在中國經濟學界引起一場爭論。有經濟學家表示贊同,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羅奇并不了解中國國情。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就與羅奇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第三季度中國出口很可能會減少,如果國內市場內需同時減少,社會的總需求將被拉低,經濟可能由此下行。
而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教授卻認為,史蒂芬·羅奇忽略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可能持續20-30年時間,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當然,下一步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調整結構,注意拉動內需和消費,就可以有效避免羅奇所擔心的事情的發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博士更為樂觀。他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在長期內無法改變(中國工人的工資是德國的1/37、美國的1/25、韓國的1/5),而且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這種優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城市化的潛力以及過高的恩格爾系數都意味著國內消費還存在巨大增長空間。也就是說,盡管國內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較高(接近80%),匯率波動及貿易糾紛等因素可能造成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但這些都無法削弱我國出口貿易的競爭力,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總體是比較健康的,不必杞人憂天。
記者就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求證復旦大學的謝百三教授,謝教授一語中的:“如果說我國的經濟要減速,那也是高速行進中的換擋,是為了發展得更平穩,羅奇多慮了。”
凌嘉 J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