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一項考古研究表明,距今5300年前,安徽凌家灘文化的先民就已發明并使用精密復雜的制玉機械,這比西方類似機械的誕生早了三千年。這是研究所研究員張敬國和助手對位于長江下游北岸安徽省含山縣境內的凌家灘遺址墓地出土的各種玉器進行顯微觀察后得出的結論。
凌家灘遺址是中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發現于1985年,出土的近900件玉
器距今約5300年,有玉龍、玉人、玉鷹、玉龜、水晶耳、玉喇叭形飾等,造型和工藝技術呈現超時代的科技水平。研究顯示,凌家灘玉器制作技術先進,工藝考究,據推測應是由砣機等精密機械加工而成。
砣機是一種復合型旋轉式琢制玉器機械,可用來切割玉料、琢制紋線、拋光等,它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玉器制作的工藝水平。張敬國介紹,用精密機械制作的凌家灘玉器工藝技術之高令人難以置信。他舉例說,水晶耳高1.2厘米、球徑1.5厘米、凹槽寬0.3厘米、深0.2厘米,呈扁圓球形。水晶又硬又脆,現代工藝都很難制作。他在60倍顯微鏡下觀察水晶耳時發現上面琢磨出的凹槽經4次琢磨而成,每一次都是旋轉琢磨一周,琢磨痕跡非常平直光滑,顯然是高速旋轉時留下的。現在看來,這必須有如現今車床一類的裝置才能做到。
另一個重大的發現是一件用來給玉器鉆孔的螺絲紋石鉆工具,呈扁圓形,兩端都有螺絲紋狀鉆頭,一端粗,一端細,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第一個石質螺絲紋鉆頭,發展到現在用不同金屬合金代替石質,但螺絲紋形式一直沒變。
以前學界一直認為,西方復式機械誕生時間為公元前200多年,而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5年中國春秋時期陪葬玉環的制作就已經是由復式精密機械加工而成,比西方早約300年。此次凌家灘最新研究結果又將這個時間推前了約3000年。
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指出:“玉器和玉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是其它文明古國所不能比擬的。對史前玉器的研究是探討中國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途徑。凌家灘玉器制作工藝的技術秘密,刷新了人們對史前科技發展水平的認識。”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