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商務部頒布實施《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定)》,對國內企業紡織品出口額度作出規范。有人稱這其實是我國整肅紡織品出口市場的一記“重拳”。這記“重拳”的出手,對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省的我省將意味著什么?記者采訪了部分業界人士。
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主要針對出口歐盟需要臨時進行數量管理的10類紡織品,規定自7月20日起,企業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才能出口,具體計算以今年1月1日為界,2004年后
6個月的出口業績占30%,今年1—6月的出口業績占70%。出口到非設限市場和設限市場的金額又分別占30%和70%的權重。
歐盟是我省紡織品主要出口市場,今年1—4月,全省對歐盟出口8.5億美元,占全省紡織服裝出口的16.3%。采訪中,大家普遍的看法是,《管理辦法》的出臺有利于我省對歐盟紡織服裝出口的有序進行,也有利于紡織服裝產品的高檔化、品牌化發展。舜天行健公司一位負責人說,他們對歐盟一年出口2000多萬美元,其中不少是風衣、夾克、西裝等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這些產品并不在歐盟設限產品之列,而《管理辦法》以出口金額作為基數來確定出口指標,這對于走“高端路線”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省海企集團服裝公司一位專做歐盟市場的業務員也表示,最近幾個月,提著的心一直放不下來,自己有單不敢接、客戶也不輕易下單,現在有了說法,就可以制定一個新的出口計劃了。
省外經貿廳人士分析認為,如果僅僅從數量上看,出口紡織品政策的調整對全省外貿出口大局影響并不大,因為目前在全省出口總盤子中,紡織品只占了17%,而歐盟地區的10類設限產品份額更少。我們更應該關注新政策的導向作用。我省紡織服裝企業面廣量大,僅規模以上企業就超過5000家,而更多的則是中小型企業。《管理辦法》對于不同企業而言,所起的作用也會有明顯差異,全省紡織服裝業格局可能重新洗牌,有實力的企業將獲得穩定出口的機會,而少數小規模企業很可能被淘汰出局。(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