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標準普爾6月23日在北京發布“中國保險業信用前瞻2005-2006”報告。對于中國保險業的中期展望,這份報告給予了“發展中”的評價,認為中國保險業的信用狀況在此期間有可能改善,但亦有惡化的可能性。
標準普爾分析師黃白如稱,行業信用惡化的可能性來自于對中國保險公司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經營管理缺陷的擔憂。此外,按潛在的增長速度所需資金考慮,中國大部分保險企
業的資本基礎依然偏弱。
報告指出,與國際成熟的保險公司相比,中國公司在經營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價格制定、準備金制度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特別是對于那些市場份額在1%到5%之間的二類公司,雖然這些公司歷史包袱較少,但激烈競爭和高速增長的挑戰導致他們財務狀況惡化。
由于中國主要保險企業的財政實力有所改善,加上業界在追求增長與提升利潤率兩方面較前能夠取得更合理的平衡,標準普爾已把壽險業的行業風險由“很高”調整為“高”。但中國非壽險業的行業風險則依然屬于“高”,反映了標準普爾對中國非壽險業準備金是否充足的問題有所擔憂。
黃白如指出,中國壽險及產險業屬高風險的看法,反映了業界所面對的一些問題,包括資本基礎薄弱、營運管理欠成熟、專業人材不足,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但事實上,中國非壽險業近年在多個范疇如財政實力、監管調控、業務發展、外資準入和投資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正面的發展;壽險業在經過幾年罕見的高速增長后,2004年開始謀求健康轉型。雖然保費收入的增長下降,但因為目前的市場滲透率較低,同時對人壽保險的需求可能會增大,標準普爾仍然預期壽險業會長期保持很強的增長。
與兩年前標準普爾對中國保險業的評估相比,新的報告認為,中國保險行業的財務狀況與總體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有所下降。在過去兩年內,中國三大主要保險企業已成功上市。業界也普遍更注重提升利潤率以及改善財政實力。另外,有利于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因素還包括監管法規的引入,以及中國市場長遠而言深厚的增長潛力。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6月24日 第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