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破冰之旅,到第二批試點股票的推出,市場似乎進入到試點題材的全面炒作階段,價值投資變得乏人問津。在價值理念確立不久之際,這一重大的市場變化是否會冷落甚至拋棄價值投資,而鐘情于概念的單純炒作,成為市場急待回答的問題。毋庸置疑,試點題材的短線炒作與其內在價值并無必然聯系,但從長遠看,股權分置的解決恰恰為價值投資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效應短期遞減
首批試點的4只股票,第一只推出方案的三一重工試點期間一共拉過3個漲停,隨后的清華同方和紫江企業分別出現2次和1次漲停,而最后推出方案的金牛能源則在公告的首日即出現大幅下跌。
第二批試點股票仍處于停牌狀態,但從其對相關股票的影響看,力度要比第一批小得多,行情僅維持了1日。而從改革方案通過復牌后的走勢來看,三一重工拉完兩個漲停后一路下跌,金牛能源僅有一日漲停,昨日巨量沖高回落,已反映出籌碼急于兌現的心態,事實上,大多搶權的籌碼已被套牢。毫無疑問,對試點股的炒作完全出于短線投機獲利的需要,拉高獲利走人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而對創新的渲染是最主要的賣點。顯然,這種盈利模式與價值投資毫無關系,誰贏得了創新的先機,誰就能抓住獲利機會。金牛能源之所以不漲反跌,就在于相比三一重工,它已不具備創新概念。
顯然,第二批試點股票的表現如何,關鍵看其有無方案上的創新。預計有權證、縮股等方面創新的股票,會受到資金的追捧,面臨較好的短線投資機會。如果方案沒有創新,但在對價比例上對流通股東有更大的讓利,股價表現也會不錯。那些既無模式創新有無讓利突破的股票,可能會面臨開盤即跌的尷尬處境。
表面看,試點效應的減弱是資金炒新熱情降溫的結果,但從價值決定的角度看,這種效應的減弱恰恰是價值評估內在作用的反映。股權分置的解決并不意味著公司價值的迅速提升,因此短線的大幅炒作缺少價值層面的支撐,三一重工之所以無法支撐接近24元的價格,就在于持續緊縮的宏觀經濟環境不可能支持其近30倍的動態市盈率,股價的下跌完全是價值方向的理性回歸。
改革利在長遠
股權分置是中國股市特有的制度性缺陷,對于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投資環境的公平有效,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這一難題的破解對中國股市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當然,由于利益主體極其多樣化、試點過程的長期性和市場環境的復雜性,試點的良性效應不會立即顯現,而中途的反復和挫折也難以避免。一方面,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法制環境、資本市場建設、投資理念等多個層面,股權分置的解決只是為這種改善提供了可能,實現程度如何還要看相關方面的配合和推進情況,指望在短期內出現大的公司改觀是不切實際的。另一方面,試點股票的逐步推出對市場造成的中短期壓力也是非常明顯的,畢竟是市場的大幅度擴容,對價確定中所產生的利益沖突也不可避免,由此造成的投資信心的反復會不時對市場形成沖擊。
盡管存在著諸多短期的不利影響,但流通股股東迅速拿到對價卻是不爭的事實,而非流通股的減持畢竟是一年以后的事,由于是按比例分期減持,因而不會造成對市場集中式的一次性沖擊。這樣在非流通股流通之前,流通股股東就有可能借助創新題材不時制造波段行情,以獲取盈利機會。由于試點股票的推出將延續較長時間,因此圍繞該題材炒作的熱點也就經常出現。當然,這種炒作帶有不同程度的投機因素,一旦達到理想的價格,基于未來非流通股減持的預期,其套現的欲望會非常強。三一重工對價股票流通后的表現正是這種套現心理的市場反映。
在當前市況下,投資者對于基本面不是很好的股票,不可輕易追漲,對于傳聞中的試點題材也不宜盲目參與。
價值挖掘更重要
近期部分二線藍籌股并不示弱,主要是具有資源和壟斷品牌優勢的防御型股票,如貴州茅臺、上海機場等個股從6月3日的低點至今,已有25%以上的漲幅,表現并不比試點股票差,相對于試點股的投機行情而言,這類股票更具有操作性。
價值股雖然在前期產生過較大幅度的回調,但因基本面的優良素質,而繼續得到機構的青睞,一旦股價出現低估,就會有資金擇機而入。相反,一些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即使在試點過程中產生一些行情,也必然是曇花一現,很難談得上有好的可操作性。而隨著試點股票的大面積鋪開,基于創新方面的投機將逐步消失,左右股價的因素主要看其內在價值。從對價比例看,優質藍籌股可能會比一般的股票更苛刻一些,因為其價值含量要高得多,但這類股票在試點中的表現會更平穩和長久得多。
股權分置的解決對價值投資提出了新課題,公司治理結構將是價值判斷中的重要方面。在全流通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用腳投票的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功能真正發揮作用,這在對公司形成有效約束的同時,也加大了公司經營的不確定性。作為理性的機構投資者,不應只看到短線的題材炒作利益,而應放遠眼光,及時調整價值挖掘的思路,盡快把握全流通市場環境下的市場先機,才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潛在的投資機會。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華泰證券研究所 莊虔華
(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