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6月11日簽署的《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備忘錄》,在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中國對歐盟出口棉布、T恤衫等10類紡織品將按照每年8%到12.5%的數量增長。業界人士分析認為,要兌現出口有序增長的承諾,實施紡織品出口“主動配額制”是最現實的選擇
日前,國內紡織企業高度關注的“輸歐配額分配”方案浮出水面。6月16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商務系統紡織品出口管理工作會議上透露,“紡織品出口
臨時管理辦法”已成文,其公式是以紡企在該辦法正式實施前的12個月出口金額為基數,給予“前一體化時代”30%的權重,“后一體化時代”70%的權重——在“后一體化時代”的出口金額中,非設限市場、設限市場又分別占30%、70%。
商務部于19日正式發布公告,自7月20日起實施《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對部分國家和地區出口的部分紡織品實行臨時出口許可管理。商務部此次頒布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主要針對設限紡織品,根據企業的實際出口業績來確定今年出口管理辦法出臺后的具體出口分配。各家企業不同紡織品、在不同設限市場的出口分配,主要是根據臨時出口許可實施前12個月的實際業績(出口金額)來衡量(以海關統計的出口業績數據為準)。
另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有關人士透露,在此之前,許多紡企都害怕按照各家今年1-5月出口量進行“分配”,不少企業在紡織品配額放開后,因為形勢一時間還不明朗,上半年幾乎一個訂單都沒敢接,如果僅按今年1-5月出口量進行“分配”,這些企業難免“損失慘重”。他又說:“不管怎么樣,總要有人騰出空間。在目前形勢下,大型紡織企業將成為享受政策利好的對象。因為大企業更易打造出品牌,在大企業的帶動下,在利益驅動下處于無序競爭的國內紡織業將重新洗牌。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認為,中國要兌現《備忘錄》的約定,其它手段都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短期內只有實行數量控制。
據了解,舊體制延續下來的配額分配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特別是令民營企業有許多不滿。他們害怕計劃經濟體制下配額分配的失衡會再次導致買賣市場的扭曲,重新上演一些怪現象。即有配額的企業沒有加工能力,沒有配額的企業為了保住海外客戶,不得不高價購買出口配額,其結果是導致整個配額分配的無效率。一些業內人士呼吁,配額分配要兼顧原有格局下的既有利益和新生市場力量,確定基數的時候必須考慮今年配額取消后的市場自主出口。分配方法要體現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應該方便企業操作,簡化手續。
在談及即將出臺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時,一些紡織服裝企業表示,從這個方案看,后發企業將享受更多的利好。但不管具體方案如何,對企業下半年的出口影響都有限,因為經歷了今年前幾個月的出口激增后,下半年可出口的量已所剩不多,關鍵的問題是明年商務部會怎樣管理。
另據了解,商務部推出《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是為了防止紡織品企業大量出口,過早用盡歐盟的限制數量。商務部的這一決策是在征求多方意見的情況下做出的。此前,商務部的方案是以2005年后的出口量排名分配配額,但遭到眾多企業的質疑,后做出修改。該辦法的實施,等于在企業出口之前在國內先設置自動限制,也就是說,在以往12個月出口量越大,取得的出口配額越多。其中,在2005年以前保持較大出口量的老牌紡織品企業將拿到較少的出口配額,而2005年以后大量出口的紡織品企業得到的配額將會較多。
雖然在配額分配的實施細則上存在分歧,但業界一致認為,政府應該借這次出口數量調控的機會,支持高附加值產品和競爭力強的企業,推動紡織產業結構升級,要有利于形成2008年以后正常的出口秩序,促使紡織業往高端發展。
魯建華表示,方案考量了各種因素,廣泛吸收了紡企、經貿系統及專家意見,是“公平透明,考慮紡企出口實際的”,“通過今年下半年的實踐,若‘臨時管理辦法’運行中沒什么問題,則明年沿用;若有問題則適時調整”。
中國商務部日前還公布了中歐紡織品協議中10類中國產品在2005年-2007年的輸歐數量。棉布、床單、桌布三類產品在3年內的輸歐增長率都為12.5%。在7類產品中,套頭衫、女襯衫和男褲這三類產品今年的增幅被控制為8%,T恤、胸衣、連衣裙和亞麻紗今年的增幅則為10%。套頭衫、T恤、亞麻紗等7類產品明后兩年的年增幅都被控制為10%。(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