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中國產業集群正由沿海向內陸擴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09:33 經濟參考報

  美國人的“發現”使中國產業集群化再成關注焦點,專家指出——

  美國人最近的一項“重要發現”——中國產品競爭力奧秘在于產業集群化,使在中國早已不新鮮的產業集群現象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關專家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的產業集群正在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擴展。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產品的物美價廉一直讓美國感到頭痛,對此不少美國人指責中國產品是在“血汗工廠”中生產出來,再借助中國政府操控的匯率賣到全世界。而現在,終于有美國人用科學的方法“發現”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奧秘——產業集群化。美國《商業周刊》國際版主編鮑勃·道林在其5月30日的文章中寫到,“中國的價格不完全是由熟練工人和自動化導致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就成了另一個日本,只不過支付較少工資。中國貨強大的競爭力來自超大型的生產規模,也來自當地極其完善的基礎設施。在中國工廠的周圍,你可以從眾多的供貨商那里買到各種小零件和生產原料。”

  事實上,美國人所揭開的中國制造業強大競爭力的神秘面紗,就是中國東南沿海無數企業所追尋的完善的生產供應鏈。在經濟學家眼中,這種同一行當的企業“扎堆兒”生產的現象,就叫產業集群,即某一特定產業(相同產業或關聯性很強的產業)的企業根據縱向專業化分工以及橫向競爭和合作的方式,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區域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組織。這種產業集群不僅能夠促進專業化分工合作,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還能夠提升區域經濟的外延性,使區域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產業集群的概念提出來的時間并不長,但在國內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作為長期研究產業集群現象的專家,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顧強處長認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出現的“專業鎮”,再到2000年浙江提出來的“板塊經濟”,這其實都是一種產業集群。通過在江浙地區、特別是在溫州的小商品生產上所取得的成功,產業集群的模式迅速在沿海其他地區推廣。

  以福建晉江為例,雖然其在中國版圖甚至在福建省內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這里的安踏、七匹狼、恒安、雅客等品牌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圍繞這幾家龍頭企業都有200至300家企業為之配套,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而從區縣劃分看,晉江也形成了諸多以產業集群為特征的專業化生產鄉鎮,如陳埭鎮的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深滬鎮的內衣生產基地、龍湖和英林鎮的化纖紡織等,每個鎮同類企業達2000多家。

  曾受福建晉江市政府委托,專門研究《晉江市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04-2008)》的沈青告訴記者,“大量企業的云集,可以合并同類項,共同分擔某些投入,同行業的企業可以利用地理接近性,通過合資、合作、聯營等方式進行生產、銷售、聯合采購。而行業內的信息流動、技術外溢和領域內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都可以縮短銷售半徑,將大大降低外部交易的費用和成本。”

  專家指出,中國的產業集群正在由東部沿海擴展到內陸。地處中原的河南省漯河市在城市經濟發展中選擇了農業。漯河的雙匯、南街村等一批食品工業企業已經在全國打出了一片天地。據了解,目前漯河市有各類食品加工企業6000多家,食品工業涉及到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年加工生豬1400萬頭,加工轉化糧食300萬噸,肉制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國食品名城”。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遼寧省遼陽市,90個自然村也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塊狀經濟發展格局。遼陽市市委書記孫遠良介紹,雖然“一村一品”內的單個企業產品不多、規模不大,但通過區域集聚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總量規模,各區塊企業作按照專業化分工協作要求,建立了或緊密、或松散的聯合與協作。他以一個自然村的制鞋業為例,該村現有制鞋業戶150多家,為制鞋配套的有300多家,散戶圍繞大戶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運作,有的專門做鞋底,有的專門做鞋幫,分工越來越細。

  對于在國內廣泛成功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顧強處長將一個集群中的關鍵性企業比作是第一粒樹種,盡管沒人能準確預測出這第一粒樹種何時會落于何地,但該樹種一旦入土,它就可能會長出一片森林。在引導培育產業集群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人為選擇而催生出這些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和明確行業發展的方向。他透露,下半年國家將出臺具體措施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切入點,進而促進各地的產業集群發展。(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