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放規模連年縮減 經濟適用房背后貓膩太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09:33 經濟參考報 | ||||||||
穩定房價,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住得起房,是此次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但房地產市場的一對矛盾日益突出——一邊是老百姓晝夜排隊搶號,對經濟適用房極度渴望;一邊是經濟適用房投放量逐年縮減,甚至有的城市叫停經濟適用房。透過經濟適用房建設的種種怪現象,人們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監管的缺位,利益觀和政績觀的錯位,以及開發商翻云覆雨的有恃無恐。
記者了解到,經濟適用房“一號難求”,首先源于供應量的嚴重不足。像北京這樣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每年經濟適用房竣工面積僅為住房供應總量的十分之一。而且相關項目推進緩慢,居民頗有怨言。 重慶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4年全市經濟適用房投資額比上年下降約34%,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分別下降約20%和19%。而商品房開發面積同比增長超過16%。 問題還不止于投放量縮減。事實上,東部有些城市已停建了經濟適用房。中西部有些城市盡管喊了多年,但其經濟適用房項目還停留在“規劃”圖紙上。 實際情況可能比統計數據更糟。在東南沿海一省會城市,一位多次參與經濟適用房設計方案審查會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很多所謂的經濟適用房都是省市單位自己出錢造的福利房,房子蓋好后只在系統內銷售,但這些房子全都被算入全市當年經濟適用房總面積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直言不諱:這一態勢弱化了對商品房價格上升的抑制作用,在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的情況下,不利于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解決。 經濟適用房現實需求很大,為什么各地政府投放規模連年縮減? 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會長包永江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利益觀和政績觀錯位。按照政策,用于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土地,政府將減免土地出讓金,并給予配套建設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由于商品房建設的土地收益遠大于經濟適用房用地,許多地方在“經營城市”的利益驅動下更希望高價拍賣土地,從而人為縮減了經濟適用房計劃。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藩說,有效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考驗政府的執政能力。諸多怪現象顯示,一些經濟適用房受到了開發商的“操縱”。具體表現是:一些開發商在經濟適用房開發中我行我素,時常從自身利益出發,自行定戶型、定面積、定銷售對象,導致住宅面積過大、總價過高現象,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購買能力,事實上將一些最需要經濟適用房的群體擋在了門外。 有關專家批評說,排隊、放號、搖號等都是開發商說了算,給開發商留下了很大的炒作空間。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一些經濟適用房項目上出現的“長隊現象”,不排除有開發商故意炒作之嫌。一些開發商精心策劃,故意放風,助長了排隊搶號、倒賣房號等現象,以此吸引購房者和媒體的“眼球”,最終達到倒賣經濟適用房、變相加價等目的。 孫翠蘭認為,開發商追求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讓開發商承擔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發售的部分“政府職能”,本身就是一種扭曲的價格雙軌制。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應該充分體現出政府的作用,而不能完全讓開發商“操縱”。經濟適用房作為政策性住房,應該是由開發商完成建設任務,竣工驗收后交由政府指定的機構運作,發售環節要置于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之下。否則,一定會出現不公平或失控情況。 一些專家對購買經濟適用房的人群定位提出質疑。他們認為“中低收入家庭”這個概念過于寬泛,缺乏明確科學的細分。 考慮到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發售監管難,也有專家主張取消經濟適用房,轉而對低收入戶采取直補的方式,即變“補磚頭”為“補人頭”。董藩說,對提出購買經濟適用房申請,經嚴格審查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人群進行貨幣補償,這樣既減輕了政府的建設和監管壓力,又為購買者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 從今年3月始,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辦兩個文件打出房市調控“組合拳”,要求穩定房價,增加中小戶型和經濟適用房供應。但這一預期目標能否達到,關鍵在于落實。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就會大打折扣。一些專家建議,國家應強制要求地方政府提高經濟適用房總量和比例。同時對經營高檔商品房的開發商,可按“以高帶低”原則,要求其配套建設一定比例的經濟適用房,否則不予審批。(據新華社北京6月21日專電) 作者::宋振遠 陳芳 孫曉勝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