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券商的行政化救助,是否具有可信服的理由以及經過充分嚴密的論證?
救助的措施是否是對市場化規則的挑戰?
如何考量和平衡救助的成本與成效?
盡管銀河證券已經在其網站公布了獲得匯金公司注資的消息,但截至目前,有關此次注資的金額、注資時間等問題仍未明確。6月20日,在記者以上述問題致電銀河證券總裁辦公室及企劃部時,均被告知不清楚。
消息人士稱,銀河獲注資之后,華夏證券的歷經2年多的重組工作也將在不久落下帷幕。華夏會爭取到什么樣的救助政策?是再貸款還是注資?目前還不清楚。華夏證券一位人士頗有幾分遺憾地稱:“銀河能獲得匯金公司注資,因為它的股權結構單一,惟一的大股東來自于財政部,我們卻不同。”
過去的兩周內,證券公司將獲救助的信號不斷,在匯金注資銀河消息公布的3天前,央行公告將對申銀萬國與華安證券進行再貸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證監會在此期間宣布民安證券和五洲證券分別被國信證券和東海證券托管。
從表象來看,關于券商的規范和發展正在按照證監會“分類監管”的思路進行。但不論是對券商實行匯金注資還是央行再貸款的救助模式,市場存疑仍然較大。
在過去一年中,證券公司經營風險以不同方式釋放,德隆集團、漢唐證券、南方證券、大鵬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被托管及破產。
呼吁救助券商的理由,多源于為防范由于個別券商的非系統性風險擴散而引發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的擔心,也有試圖通過救助券商而提升市場信心的期望。
但一系列疑問仍需探究:在什么情況下券商的非系統性風險可以擴散為系統性風險?
對于券商的行政化救助,是否具有可信服的理由以及經過充分嚴密的論證?救助的措施是否是對市場化規則的挑戰?如何考量和平衡救助的成本與成效?這是管理層對陷于困境之中的券商施予援手之前必須考慮的問題。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6月22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