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部門公布了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名單,42家試點公司中,來自中小企業板的上市公司就有10家,占全部中小企業板50家上市公司的20%。正是這一罕見的較高比例,引發人們對中小板率先在年內實現全流通的推測與期望。中小企業板按照當時的設計本來就是全流通的,一方面它的股本規模小,即便全流通,對市場的沖擊較小;其次,它的全流通可推動國內風險投資業的發展,畢竟中小企業板的最終目標是創業板,而創業板基本上就是為風險投資而設的,即為它提供一條退出渠道,目前這50家公司中有很多就是風險投資公司
參與的;第三就是這50家企業中有38家是民營企業,較少涉及到國有資產保全等問題,與其他部門的協調也少,因此它的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阻力相對也較小;第四,中小企業板的全流通可以給企業的創業者帶來一筆超規模增值的真金白銀,調動企業所有者的積極性。中小企業板終于開閘了,這當然是好事,中小企業板的全流通可以給我國民企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示范效果。首先,它將促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走上資本市場這條路,無論是IPO還是兼并收購。在過去的十年里,也有不少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在資本市場成功上市,但最后大多又淪落到退市,真正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很少,究其原因就出在全流通上。因為民企上市后不同于國企,其老板若看不到自身利益的增長,其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現在問題終于解決了,接下來的事就是老板們看上了哪家企業,什么時候上陣的問題。因為,畢竟能通過IPO直接上市的民營企業的數目很少很少。其次是能促使民營上市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這又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老板在減持自己的部分股權后,若想讓自己的股權增值,大規模引進經營管理人才是實現目標的唯一捷徑。另一方面,股權全流通后,民企老板手中對企業的掌控權將受到來自股東大會、董事會的各種壓力,迫使他接受新的經營理念,使企業經營再上一個新臺階。全流通后,隨著上市公司流通股規模的擴大,投資者過去的那種盈利模式已經失效,迫使他去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而參加股東大會又是其中的最好途徑。可以想象的是,今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普通投資者的壓力,這種壓力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第三是可以降低民營企業的投資決策風險。在過去,上市公司的投資決策基本是自己人說了算。全流通后,這種局面將因來自普通投資者的壓力而改變,假如企業決策層在項目決策前沒有經過科學論證、反復評估,在股東大會上就無法面對投資者的質詢,決議也就無法獲得通過。這樣就可以減少企業拍腦袋做事的工作作風,降低投資決策風險。本報評論員賀朝暉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