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前進的新疆企業集團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1日 14: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間、地區間經濟實力的比拼超越時空,演化為跨國界、跨行業的大企業集團間的抗衡。世界500強的崛起,彰顯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之中,必須擁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伴隨著世界集團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在歷經“八五”時期集團經濟的初步興起后,“九五”時期,國家通過對一些壟斷行業的資產重組等手段,加大了大型企業集團的組建步伐。各省、市、區紛紛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加快了區域內企業集團的組建和發展步伐。企業集團轉機建制中呈現勃勃生機
新疆企業集團的發展萌芽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隨著全國各地出現的組建企業集團的熱潮,新疆也涌現出了大量帶有行政性公司色彩,或處于松散狀態的企業聯合體。“十五”以來,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大型企業(集團)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十五”期間集中力量給予扶持、培育若干主業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強、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規模效益好、競爭實力強、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重點培育出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以上的30戶大企業(集團)。至此,新疆企業集團的培育和發展在經歷了橫向聯合、政府導向和市場規范三大階段后,步入以“做大做強”為目標的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突破性跨越式的發展特征。 一、企業集團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地域分布較廣、涉及行業較多、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企業集團作為企業組織結構的一種高級組織形式,是以母子公司為主體,通過投資及生產經營協作等多種方式,與眾多的企事業單位共同組成的經濟聯合體。1988年,新疆第一家經國務院審批通過的新疆紡織工業集團公司成立,揭開了新疆企業集團發展序幕。至1998年末,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體改委先后批準組建了43家企業集團,其中有31家正式投入運作;戶均擁有資產10.4億元。自黨的“十五大”提出企業集團發展方向是“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以來,新疆企業集團的發展重點轉向了增強聯結紐帶,促使集團的結構和功能發育逐漸成型。按照產業政策和擇優扶強的原則,一批與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密切相關,以鋼鐵、紡織、建材、石材、化工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迅速崛起,大企業(集團)龍頭帶動形成的規模效益,提升了新疆企業集團的整體發展水平。 據新疆自治區企調隊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審批,各地州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審批以及年末資產、營業收入均達到5億元以上的各類企業集團跟蹤監測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截止2004年末,新疆企業集團數量由1999年的28家增加到76家,年末資產逾10億元的企業集團由1999年的10家發展到23家,年銷售收入逾10億元的企業集團由2001年的8家發展到12家。 全疆76家企業集團中,北疆地區有56家,南疆地區有7家,東疆地區1家;主要聚集在烏魯木齊、昌吉、庫爾勒、伊寧、博樂、哈密、阿克蘇等中心城市;從集團主營行業的分布看,第一產業4家;第二產業33家,其中:工業有26家、建筑業7家;第三產業39家,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7家;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家;批發零售貿易業13家;房地產業15家;住宿和餐飲業2家;其他行業1家,企業集團遍布到自治區重點扶持發展的支柱行業;從集團母公司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企業4家;國有獨資企業16家;其他有限責任公司48家;股份有限公司5家;其他類型3家。從集團母公司控股情況看,國有絕對控股25家;國有相對控股3家;集體絕對控股9家;集體相對控股1家;其他控股類型38家。 二、企業集團資產規模擴張迅速,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強 這些年來,新疆企業集團充分利用自治區促進集團發展的有關配套政策措施,抓住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積極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規模擴張,六成以上的企業集團或以市場方式兼并、收購其他企業,或以產權劃轉方式進行了資產重組,通過實施資本運營,發展壯大了一批以優勢企業為核心,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潛力的重點企業集團,帶動了資產總量規模的大幅度擴張,企業集團資產突破千億元大關,資產運營質量提高。截止2004年底,76家企業集團資產總計達1048.69億元,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174.6%;戶均資產13.80億元,增加11.5億元。2004年,年末資產超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有新疆八一鋼鐵(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家;年末資產在50-100億元的有新疆自治區棉花產業集團公司、新疆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特變電工(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 隨著企業集團“家底”的增厚,資本運營質量提高,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從總體上看,企業集團資本實現了保值增值,投資者權益得到保障,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增強。2004年76家企業集團年末股東權益總計為350.55億元,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16.4%,與1999年相比,提高了6.2個百分點,保障了債權人的權益,體現出企業集團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企業集團的總資產使用率(業務收入與資產總計的比率)為53.2%,提高6.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6.57%,下降9.8個百分點。 三、企業集團生產經營總量快速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應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我區企業集團適時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主攻主業,延長產業鏈,做精做強;大力拓展國內、國際市場,規避風險,生產經營總量急劇增加,創利能力不斷增強。2004年,76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達585.2億元,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28.9%;平均每戶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7億元,增加1.83億元。實現出口銷售總額26.58億元,年均增長67.5%。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集團出口銷售總額21.56億元,年均增長30.8%;公司制企業集團出口額達20.28億元,年均增長50.9%。2004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12家,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位居第一;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居第二;營業收入在10―40億元有新疆自治區棉花產業集團公司、新疆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集團。 2004年,76家企業集團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5.63億元,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57.4%;平均每家實現利潤0.21億元,戶均增加0.15億元。2004年,利潤總額超過億元的集團有7家,分別是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八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化工集團、新疆美克企業集團、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和新疆伊力特(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有限公司。 四、企業集團積極實施多元化經營發展戰略,市場競爭力提高 兼并重組使企業集團生產經營規模迅速擴大,提高了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的新形勢,為了更多地占領市場和開拓新市場,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優勢,獲取更高的報酬,更好地規避風險,發揮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經營優勢,我區企業集團積極實施多元化經營發展戰略,不斷涉足新行業,不斷開拓新業務。據調查,全部企業集團中,有78.9%的企業集團在兩種以上不同行業大類中進行投資經營。企業集團在鞏固和拓展國內市場的同時,放眼國外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截止2004年末,全區企業集團累計對外投資達32.74億元,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32.9%;尤其是對境外投資大幅增長,全區集團實現對境外投資332萬元,年均增長3.7倍,對外投資增勢強勁,加速了企業資本融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化進程。 五、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取得新進展,產業群體中的上市公司提升了企業集團整體經濟效益 隨著企業集團經濟實力的增強,迅速崛起了一批企業集團“航母”,一批資產及年銷售收入均上1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推動了新疆企業集團做大做強。據調查,截止2004年末,年末資產逾1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達到23家。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昌吉兩地州市,分布在天山北坡經濟帶內;雖然23家企業集團數量僅占全部企業集團總數的30.3%,但其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占企業集團總額75%以上。23家企業集團年末資產總計848.59億元,占全部集團資產總額的80.9%;實現營業收入487.82億元,占全部企業集團營業收入的83.3%;實現利潤12.14億元,占全部集團利潤總額的77.7%。這些集團無論是單個規模還是總體經濟實力均位居集團軍前列,成為推進新疆企業集團發展的生力軍。據統計,23家集團戶均資產36.9億元,是全區集團平均水平的2.6倍;戶均營業收入21.21億元,是集團平均水平的2.75倍;戶均利潤0.53億元,是集團平均水平的2.52倍。23家企業集團擁有7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集中了企業集團的優勢企業和優良資產,包括大量名牌產品,成為推動新疆企業集團快速發展助推器。這些上市公司資產及營業收入占全部企業集團總額的35.8%、46.5%,創造的利潤總額占到44.2%。 六、企業集團的發展由政府促動轉向市場推動,有力地促進了企業集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新疆企業集團經過多年的改革與探索,通過資本經營,擴大了企業集團的規模,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在集團內部建立起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并建立起相應的投融資體系和資本經營機構,企業集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效明顯,企業集團內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得到進一步規范。 集團及集團內部改革步伐加快。2004年末,76家企業集團中,母公司按《公司法》要求已完成改制的企業占90.8%,比1999年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的16家,占21.1%,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53家,占69.7%;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改制的主要組織形式。企業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也加快了改革步伐,76家集團所屬成員企業共有607家,其中486家企業已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改制面達80.1%。 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已經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或股權分散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首要特征。調查顯示,76家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均明確了出資人,而且71家企業集團所屬的子公司也有了明確的出資人,出資人權利得到保障,企業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從成員企業注冊資本的構成來看,各類資本均占有一定的份額,股權分散化成為一種趨勢。2004年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的注冊資本中包含國家資本金的企業有25家,包含集體資本金的企業16家,包含法人資本金的企業51家,包含個人資本金的企業49家,包含外商資本金的企業9家。 權利、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框架基本形成。有76.8%的集團成立了股東會;全部集團均成立了董事會;84.1%的成立了監事會。董事會成員由出資人委派的占66.7%;有26.1%的企業在董事會中設有獨立董事;有59.4%企業按《公司法》的要求分立設置董事長與總經理職位。七成以上的企業集團能較好的履行“新三會”的職責。 母子公司體制的健全,母公司的職能得以發揮。母子公司體制健全的企業集團占到88.2%;集團母公司在實行統一決策方面發揮著核心的作用,對企業集團發展戰略、重大投融資項目、財務管理制度、涉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科研開發等事項能夠行使職權,依次占到93.4%、92.1%、89.5%、63.2%、52.6%。 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深化了集團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職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集團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健全。一是企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二是分配制度不斷創新,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有68家企業實行崗位工資為主的工資制;三是企業集團管理趨于科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有七成以上的企業集團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并對這些“明確的企業集團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制度”、“預算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能嚴格執行。 七、企業集團中涌現出一批年富力強的領軍人物、綜合素質普遍較高的管理層群體,發揮了核心生產力的作用 經過這些年發展,新疆企業集團中已迅速成長出一批統領企業抗御市場競爭,開拓進取的領軍人物,年富力強、文化素質較高、管理經驗豐富、科學決策能力較強的管理層隊伍,在推動企業集團做大做強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資料顯示,集團軍的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的占61%;總經理年齡在41-50歲的占54%,40歲以下的占22%;任現職時間在6―10年的占25%;5年及以下的占66%;從事企業管理工作11年―20年的占47%;博士、碩士占29%;大學本科占37%。而且企業管理層人員的年齡、知識、專業和能力結構較為合理。董事長中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企業集團經理層中大學本科以上的占66%;經理層中對國際商務熟悉程度達到30%以上的管理人才占到36%;人才梯度設置合理的管理層群體,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聰明才智,同時也得到企業豐厚的回報和承認,大多數集團積極推行了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新形式。31家企業集團對經營者實行了年薪制;企業集團經營者持有股權、股票期權的企業有20家;實行科技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企業有34家。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了經營者的潛能,為企業集團的發展積聚了力量,提供了管理帥才,形成了穩定的人才隊伍。企業集團新疆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勁力量 新疆企業集團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迅速成長和壯大,是市場競爭、產業聚集、整體經濟實力提升的產物,也是市場競爭的主力軍和經濟增長的助推器。企業集團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群體,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趨于廣泛,對新疆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在加大。 一、工業企業集團在新疆經濟總量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推動新疆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力量 為了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快新疆經濟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2002年4月,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大型企業(集團)的實施意見》。之后,我區工業企業集團搶抓機遇,充分利用自治區賦予集團發展的各項配套優惠政策,奮發圖強,自身取得了大發展的同時,對我區企業集團總體經濟實力的拉動力不斷增強。2004年與1999年相比,工業企業集團數量上增加了10家,達到26家;資產總計達465.11億元,營業收入240.63億元,利潤總額5.32億元,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3.7%、30.8%、34.2%;2004年,26家工業企業集團資產、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占全疆企業集團總額的44.4%、41.1%、34.0%。不僅如此,工業企業集團各項指標在全疆工業經濟中的份額越來越大,對新疆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規模效益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工業企業集團資產總額占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9.8%上升到2004年的18.7%;產品銷售收入由1999年的10.2%升至15.2%;所有者權益由6.4%升至14.15%;應繳增值稅由6.9%升至13.7%。 二、企業集團作為結構調整的載體和技術進步的源地,加速了新疆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企業集團通過采用兼并、收購和聯合等形式,加快了結構調整;通過產品協作關系,發展規模經濟,把大量中小企業納入到專業化分工體系中,對生產力布局和企業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料顯示:企業集團的行業分布已由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不斷向新興行業進軍,一些大型企業集團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較完善的技術開發機構和較雄厚的技術力量,具備自主開發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成為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主體。2004年,76家企業集團中已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有31家,其中,有22家企業技術中心的科研開發設施、研究經費和技術人員能夠滿足研究需要;有28家企業集團通過自主開發來獲取新產品、新技術。企業集團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購置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實驗儀器,開發研制新產品、新技術,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用科技含量高,檔次高的新產品占領市場,加快了產業升級。2004年,76家企業集團用于研究開發費用投入為2.76億元,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67.4%,研究開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0.47%,提高了0.34個百分點;新產品銷售收入達23.13億元,與2001年相比,年均增長46.8%,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95%,提高了3.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企業集團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17%,高出了8.1個百分點,充分說明自治區圍繞結構調整,重點抓了一批大企業集團的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培育產業升級的主體已見成效,也反映出工業企業集團在產業技術進步中發揮著先行的作用,這將極大地推動新疆工業化建設步伐。 三、民營企業集團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加快了新疆所有制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1997年以來,新疆一些初具規模的民營企業為提高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在實施低成本擴張中紛紛采取企業集團這種高級的組織形式,積極投身于國有企業改革中,掀起了并購浪潮,全疆原有的3000多家國有工業企業中的近一半被兼并重組于麾下。廣匯集團兼并了十月拖拉機廠、專用汽車廠等大中型國有企業29家,康普、宏大、百商、華凌、德匯等集團相繼兼并了一大批國有、集體中小型企業,盤活了國有資產,安置了大量下崗人員,促進了生產要素的流動,加快了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激烈的一般性行業的步伐,推進了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一批民營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崛起在新疆企業集團群體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新疆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據統計:民營企業集團已由1999年的6家增加到2004年的48家;在全部企業集團中,民營企業集團個數占企業集團總數比重由1999年21.4%上升到2004年的63.2%;與1999年相比,資產年均增長1.32倍;營業收入年均增長47.9%;利潤總額年均增長65.3%。2004年,48家民營企業集團擁有資產601.72億元,占全部企業集團資產總額的57.4%;實現營業收入343.75億元,占全部企業集團營業收入58.7%;實現利潤6.3億元,占到全部企業集團利潤總額的40.3%。民營企業集團六年來共創造經營收入1401.71億元,實現利潤64.25億元,為新疆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企業集團率先實踐著自治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有利于實現新疆經濟均衡和可持續的發展 新疆各地域由于區位條件的差異、以及歷史的原因和資本的長期沉淀造成了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縮小區域間經濟的差異和不平衡,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2000年4月,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做出“優先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進而輻射和帶動其他地區”的戰略決策以來,天山北坡經濟帶憑借獨有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凸現出的政策優勢,吸引了區域內一些實力超群的大企業集團目光,企業集團抓住政策機遇,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進程中獲得了收益,壯大了實力,為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目標推波助瀾,從整體上帶動了新疆經濟的發展。2005,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又適時推出烏魯木齊市―昌吉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資料顯示:2004年,烏昌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疆的31.3%,地方財政收入占全疆的4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疆的50.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全疆的21.8%。而且,新疆的一些優勢大企業集團如廣匯集團、八一鋼鐵集團、美克集團、天山面粉等大集團及上市公司聚集在這里,加速了資本、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資源的流動,加快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必將為新疆企業集團的大跨越提供又一輪發展契機。據統計,2004年,烏昌兩地企業集團共有63家,擁有的資產總量963.36億元,占全疆企業集團總額(下同)的91.9%;營業收入515.02億元,占88.0%;利潤總額13.1億元,占83.8%。無庸置疑,一體化戰略實施后的烏昌兩地將是新疆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地區。通過一定的區位政策調控,改善區位投資環境,給予政策傾斜,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進行援助,培育和發展與本地經濟關聯度相對大的新型產業,形成新產業區的生長點,調整和改變地域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的均衡布局,促進地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域經濟差異,有利于從整體上推動新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企業集團規模經濟效益創造出的就業機會,為新疆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企業集團規模的壯大,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僅增加了企業內部職工的收入,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特別是民營企業集團的規模擴張,對勞動力的有效需求增加,不僅承載了大量的國有企業分流出來的富余職工,而且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加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就業機制的形成,也為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2004年,76家企業集團年末從業人數為20.33萬人,與1999年相比,年均增長12.5%;戶均達到2675人,減少了1356人;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為32.37億元,年均增長26.7%。民營企業集團年末從業人數為8.08萬人,年均增長62.3%,高出全區集團平均水平的50個百分點;戶均達到1062人,增加了807人;五年中,民營企業集團共解決了7.4萬人的就業問題。五年中,全區企業集團增加的總就業人數的81.4%是在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實現了就業,不僅如此,民營企業集團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為9.65億元,年均增長75.9%,高出全區集團平均水平的49個百分點。 闊步前進的新疆企業集團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應立足大產業、大市場、大產品,用“優勢、特色、品牌”構筑產業優勢,打造產品競爭力,加快優勢資本的優良組合,不斷尋求新的產業發展機會,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形成,使發展壯大中的新疆企業集團更大更強,成為推動新疆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