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歐洲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商組織——歐洲紡織服裝組織(EURATEX)在歐洲議會旁邊的公園搞了個活動,向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各國政府施壓,要求將中國紡織品趕出歐洲!
為了營造氣氛,歐洲紡織服裝組織特意弄來了100萬只汽球,在一片不要中國紡織品的喧鬧聲中放上天。組織者聲稱,一個汽球代表一個工作崗位。換言之,中國紡織品將會使歐
盟紡織服裝業(yè)10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從創(chuàng)意的角度講,100萬只汽球可能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在全歐洲都為失業(yè)率居高不下而大為頭痛的時候,歐洲紡織服裝組織關于就業(yè)的訴求也容易打動人心。
在隨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歐洲紡織服裝組織主席利伯特歷數了中國紡織服裝如何以“不公平的方式”涌入歐洲市場,給歐洲相關產業(yè)造成了重大沖擊,并指責歐盟委員會“行動遲緩”,疾呼要立即對中國紡織服裝實行“特保”。
實際上,歐洲紡織服裝組織的這場“秀”只是近來席卷歐美、要求對中國紡織服裝設限的官民大合唱的一個插曲。這次,美國再次扮演了“領唱者”的角色。
4月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自行啟動對中國三類紡織品(棉制襯衫、褲子和內衣等)的“特保”程序。兩天之后,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出口歐盟的中國紡織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行動指南”(簡稱特保指南),對從中國進口的各類紡織及服裝類產品均設立了預警區(qū),變相提出了要中國對紡織品“自我設限”的要求。
至于歐美紡織品產業(yè)界的特保呼聲,更是不絕于耳。4月6日,美國全國紡織業(yè)聯合會再次向美國政府提出訴求,要求對中國制造的14種紡織產品重新設置配額。
而歐洲紡織服裝組織主席利伯特也在4月8日宣布,繼上月提出對中國制造的12種紡織產品的設限請求后,歐洲紡織服裝組織將在近期內對更多的中國紡織服裝提出啟動特保的請求。
“特保”之辯論
看到這里,有許多讀者可能不太明白:不是說全球紡織品配額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嗎?為何歐美等國還能繼續(xù)對中國紡織服裝設限?這就不能不談到中國入世議定書中有關紡織品的“特保條款”,即所謂的“特殊保障條款”。
該條款規(guī)定,當原產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擾亂了進口國的市場或對該種產品的正常貿易構成威脅時,進口國可以在與中國進行磋商后,采取包括數量限制在內的貿易保護措施。紡織品特保條款的有效期為2008年12月31日。
應當說,這是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時做出的一個讓步。當然,既然是談判,便會有得有失。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包括歐美在內的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啟動特保并無法律上的障礙。問題在于,是否需要啟動特保,卻能反映出歐美對紡織品的自由貿易究竟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中國駐歐盟使團商務處的一位官員表示,既然是“特殊保障”,這一名稱本身就表明這一條款不應被輕易動用,而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方可使用。
實際上,中方對貿易伙伴在啟用特保條款方面持一種非常敏感和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認為這不符合關貿總協定達成的實現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原則和精神。
歐美方面也有自己的說辭。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4月6日公布歐盟的特保指南時便辯稱,在早期關貿總協定成員同意取消全球紡織品配額時,誰也沒有預料到中國的生產能力會有如此大的提升。
此外,如果歐盟允許中國相關產品對其的出口大幅增加,不僅會損害歐洲紡織服裝產業(yè)的利益,也會影響包括環(huán)地中海國家在內的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同類產業(yè)。
不過,在中國入世議定書中,也要求歐美在啟動特保時有充分的證據。曼德爾森也一再強調,歐盟只會在有足夠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其出口的紡織服裝類產品出現了“大幅和持續(xù)”的增加后,才會考慮采取特保。
目前,歐盟各成員國有關中國紡織品進口的貿易數據還未完全出來。不過,根據中國自身的統計數據看,某些類別的紡織品出口確實出現了“井噴”。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今年2月份中國對美出口服裝同比增長147%;對歐盟服裝出口同比增長188%。
而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初步統計,今年頭3個月中國對美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同比增長62%,其中部分產品增長幅度同比增長1200%~1500%。
競爭力之辯
如果說在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美出口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那么只能說中國紡織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確實有很強的競爭力。
不過,歐美紡織廠商對此并不服氣。他們聲稱,中國紡織服裝的競爭力主要是價格便宜,而這種價格便宜是通過不公平方法取得的。
在歐洲紡織服裝組織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利伯特歷數了中國紡織品的不公平競爭方式。其一、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從而導致中國紡織品價格低得驚人。利伯特稱,在過去十年里,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下跌了41%。其二、中國企業(yè)借貸成本低。利伯特聲稱,中國銀行的貸款利率極低,而且很多中國企業(yè)都無需償還貸款,中國銀行居高不下的壞賬比例即是明證。其三、中國工人工資和社會福利待遇低下,導致了勞動力成本人為地壓低。其四、中國企業(yè)在政府和國有銀行的資助下,幾年前便開始購買了大量的紡織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
利伯特稱,中國自2002年以來購買的紡織機械設備已占世界購買總量的50%左右,而在2004年中國在服裝領域的投資同比增長了38%。
利伯特此番論點,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歐美紡織服裝廠商對中國紡織品的不服氣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歐盟既是世界主要的紡織服裝進口市場,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商和第二大服裝出口商,其產品的技術含量高,在高端市場有相當的競爭力。
此外,歐盟紡織服裝生產商為了降低勞動力和環(huán)保成本,與土耳其、摩洛哥等環(huán)地中海國家建立了戰(zhàn)略聯盟。歐盟將其占有技術優(yōu)勢的紡織面料出口到鄰近的地中海國家,利用當地便宜的勞動力加工生產,再返銷至歐盟,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從目前的情況看,為了維護本國生產廠商的利益,歐美等國手中揮舞的“特保”大棒很有可能會落下來。實際上,美國早在2003年年底便對中國三類紡織品(胸衣、袍服和針織布)用起了這根大棒。而歐盟通過公布特保指南,已經為使用特保大棒做好了最后的準備。
當然,歐盟委員會目前的態(tài)度還比較謹慎,曼德爾森一再表示要等到有充分的貿易數據支持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激增這一指控,才會正式啟動特保。有分析人士指出,歐盟最早會在4月底、最遲會在6月份對某些中國紡織服裝“動手”。
出口之反思
實際上,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早在去年12月,中國便宣布了包括調低出口退稅率和對紡織品從量計征出口稅等八項措施。特別讓人關注的是,從今年開始中國對每件出口紡織產品征收0.2至0.3元人民幣,或每公斤征收0.5元。
最新的消息稱,為進一步遏制某些紡織服裝過度出口,中國將進一步提高過去3個月里出口量急劇上升的產品的出口稅,同時維持甚至降低其它產品的關稅。
應當說,這是中國政府為紡織品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出口環(huán)境而做出的最新努力。不過,考慮到國際貿易的現實,中國從政府到行業(yè)、到企業(yè)都應進行一番深入的思考:什么才是符合中國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對單個企業(yè)而言,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是必走之路。目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過10%,中國服裝出口廠家往往是“貼牌生產”,生產的是外國品牌的各款服裝。
更為嚴重的是,在紐約和巴黎的商廈每銷售100美元中國女工縫制的服裝,中國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他錢都落在商標所有者、經銷商、店主和中介人的腰包里。
對代表企業(yè)利益的行業(yè)協會而言,所需要做的顯然更多。中國的行業(yè)協會一定要改變以往半官方的組織方式,真正按由企業(yè)自愿出資、自主管理,對會員企業(yè)負責與服務的模式組建。
在對外交往中,單個企業(yè)的力量畢竟有限,而行業(yè)協會出面則大不相同了,正如歐洲紡織服裝組織所做的那樣。行業(yè)協會所提供的服務,應該包括發(fā)布各類紡織產品的預警信息、對會員企業(yè)約束出口和組織對歐美官方民間的游說活動等。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講,對外維護中國紡織服裝業(yè)的利益,對內控制對紡織服裝行業(yè)的投資過熱,以法律手段限制某些紡織服裝產品的過量出口等,都是職責范圍之內的事。
更重要的是,在經過了由出口帶動長達20余年的經濟繁榮之后,中國政府是否應該對目前的發(fā)展模式有所調整。畢竟,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不應僅將經濟發(fā)展的希望放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
只有提高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培育出一個內需旺盛的國內市場,中國企業(yè)才不用為區(qū)區(qū)幾美元而打破了頭。試想一下,如果每位民工、每位農民兄弟每年多穿一件衣服,這樣的市場該有多大?(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