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透支性開采”
本報廣州電“我國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鋼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創造了全世界4%的GDP,數字反差太大!”在此間舉行的安全生產萬里行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對我國目前高能耗的經濟增長方式提出質疑,并強調國家將調整煤礦“資源費”,遏制“透支性開采”導致的資源嚴重浪費。
李毅中說,為了遏制“透支性開采”造成的資源浪費,國家將調整現有的“資源補償費”制度,讓礦主的經濟利益直接與礦藏存儲量掛鉤。今年6月1日,發改委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李毅中透露,該意見其中有一條就是,擬把煤礦礦藏資源費的收取,由現在的以產量和銷售收入作為基數,改變為以儲量為基數。例如,一個投資者占用了一定的煤炭儲量,必須在獲得開采權之前就繳納一筆“資源占用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等采出煤炭以后再繳納“資源補償費”。
不過,李毅中也表示,這個正在醞釀當中的辦法也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技術性”困難。國土資源部的一位專家表示,如果將探明儲量拿出來拍賣,首先需要做到精確勘探儲量,避免投資者以過低成本獲得高儲量煤礦的情形出現。為此,國家必須花費巨大的勘探投入。而且還必須在投資者獲得采礦權以后的開采過程中定期進行勘測。這就大大增加了國家的管理成本和征繳“資源占用費”的成本。(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