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將正式實施。在石油緊張和汽車尾氣污染的雙重壓力下,國家開始從技術控制入手對汽車行業進行宏觀調控。業內評論稱,這個強制性國標是給一些企業帶上了“緊箍咒”,但是卻給消費者指明了理性的消費方向。這項強制性國標的實施將會給我國汽車企業帶來哪些影響?近日記者采訪了參與標準起草工作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金約夫。
強制性國標全面提升技術水平
“作為我國控制汽車油耗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它的目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通過限制汽車油耗以達到節能的最終目的。”同時金約夫表示,這個強制性標準,也是一個旨在全面促進汽車工業技術進步的標準。“在7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第一階段,我們稱之為準備階段。從車型情況看,目前大約有90%的車型可以達到限值標準。而在兩年前,也就是2003年,據當時的調研,所有車型中只有50%的車型能夠達到第一階段的限值要求。另外,2008年1月1日起將要實施的第二階段限值標準,在2003年時只有18%的車型能夠達到,但是到今年5月份,據我們的調查,已經有50%的車型可以達到。”
而對于在今年7月1日實施第一階段限值標準后,還有達不到要求的“10%”部分,金約夫認為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有些企業正在通過技術轉變,努力后有可能達到;二是企業直接放棄生產。”金約夫認為,由于目前我國多數汽車企業還存在著單一產品單一車型的落后狀況,一旦個別車型不準予生產,將不排除某些企業面臨停工的狀況。
“從2002年初稿出爐后,我們就已經讓所有的汽車企業知道,國家將出臺這個限制油耗的標準了,但是還是有部分企業持觀望態度,等‘紅頭文件’,等國家‘憐憫’。這次決不可能了,這是國家強制性標準,達不到標準只有出局。”金約夫如是說。
相比較國內的個別汽車企業而言,此前曾普遍不被看好的一些生產高檔豪華型轎車的國外企業卻顯得更加積極主動。金約夫說:“國外一些知名汽車企業在燃油消耗方面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他們已經早早做好了準備,應對中國市場,像寶馬、戴-克、力推陸地巡洋艦的豐田,他們的車型現在已經能夠達到第二階段的限制標準。”
金約夫表示,節能強制性國標將直接提升汽車的技術含量。這不僅是為了讓國外技術含量較高的車型進入中國市場,防止一些技術落后、能源浪費嚴重的進口車進入,同時也是促進國內汽車廠商在自主研發高級技術上增加投入。
相關標準仍在繼續完善
據金約夫介紹,《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自1999年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立項后,前前后后經歷了近5年時間進行調研、制定、修訂,是我國入世后第一個向WTO通報的標準,修訂過程中向國際、國內人士廣泛征求過意見,也向社會公開征求過意見,是一個充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的標準。而以后繼續出臺的相關標準也將與此標準一樣,繼續與國際接軌。
據金約夫介紹,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標準制定工作安排,中國汽車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在完成制定《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標準和《輕型汽車燃料消耗試驗方法》后,目前正在緊張地制訂《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和關于燃料消耗標識的相關規定。
金約夫認為,國家實施節約能源的政策后,從社會各界都應該對經濟燃油性好的節能型汽車給予支持。他舉例說,對于節能型汽車實施有區別的燃油稅政策,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在進行研究,將在稅收政策上給予支持和鼓勵;要求汽車企業在車型上標注燃油消耗的明顯標識,這樣可以便于消費者進行比較和選擇;由國家政府部門發布《燃油經濟性標準指南》,引導消費者對社會上的所有車型的燃油經濟性進行了解和消費選擇。
“消費者最關注的就是汽車的油耗標準,政府部門和汽車企業都應該更積極、更公開地進行引導。”金約夫也表示,燃料消耗第三階段限值標準的制訂工作也正在積極籌備中。(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