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已成當務之急
一方面是土地資源稀缺,寸土寸金,另一方面卻是土地的大面積浪費。國土資源部專項調查表明,到2004年底,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閑置、空閑、批而未供土地395.61萬畝,相當于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的7.8%。
記者從日前在無錫召開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市長研討班上了解到,在全國各地,土地粗放利用現象屢見不鮮。
城市患了“肥胖癥”
最近在我國的城市開發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在短期內要“再建一個新城”、“打造一個新區”,于是政府機構由市中心區大舉遷往待開發的新區,這種大搬家的直接后果就是占用了大片土地。與此同時,“大馬路”、“大廣場”的修建使城市占地面積急劇膨脹,大城市普遍患上了“肥胖癥”。
來自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0年到2004年,全國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由近1.3萬平方公里擴大到近3.4萬平方公里;同期,41個特大城市主城區用地規模平均增長超過50%;城市用地規模增長彈性系數達2.28,大大高于1.12的合理水平。
北京大學董黎明教授指出,城市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失控,使土地這種本屬稀缺的資源,屢屢被粗放利用。有些城市布局松散、疏密失調、集聚性差,有些城市盲目建設寬馬路、大廣場,有些城市不切實際地圈大院、蓋大戶型,各種浪費土地的現象比比皆是。河南某市僅通過整合分散的黨政機關大院,就退出辦公用地數百畝。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束克欣介紹,目前我國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相當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高達130多平方米,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城市建設用地人均82.4平方米和發展中國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基礎設施重復建設
在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也十分突出,這主要表現在綜合協調力度不夠,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的建設沒有統籌考慮,再加上地方政府各自為戰、無序競爭,致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束克欣說,北京和天津相距不遠,交通已經相當便利,隨著近年來先后建成京沈、京哈、京津塘三條高速公路,再加上機場和鐵路,京津間鐵路客貨運規模逐年減少,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不斷下降,而目前有關部門又在規劃建設兩條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
在港口方面,重復建設更加突出。束克欣說,南京以下約300公里的長江沿岸建成或正在建設的萬噸級碼頭有110個,最密段為江陰以下40多公里,平均每公里有一個碼頭。由于靠江必建港,一些建成港效益低下,如常州市貨運設計為年吞吐量248萬噸,但有些年份實際只能完成6萬噸。
開發區用地效率低下
“在我國,各類開發區遍地開花,占用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但除少數國家級開發區土地使用率尚可外,大部分開發區土地使用率很低。”據董黎明介紹,某省會城市的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2001年每公頃工業產值165萬元,比這個市一般工業用地每公頃188萬元的產出水平還低。
束克欣指出,作為城市的延伸,開發區用地粗放已成為我國多數城市土地浪費現象的集中體現。一方面,走外延發展的開發區數量多、面積大。調查顯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前,全國有各級各類開發區6866個,規劃面積3.86萬平方公里,竟然超過了全國現有城市建設用地的規模。由于土地供應過量,不少園區工業布局分散,甚至寬打窄用、優地劣用。
另一方面,開發區普遍資金投入不足、開發程度不夠、土地利用率低。據束克欣介紹,一個開發區要做到基礎設施到位,一般每平方公里需要投入1.5億元左右,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各級地方政府現階段的承受能力。于是,許多開發區從設立之日起就步入了“資金投入不足——開發程度不夠——土地利用率低”的軌道。
村莊用地大量閑置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04年全國村莊用地2.48億畝,按當年年度農業人口計算,人均村莊用地高達218平方米,約是特大城市人均用地面積的2到3倍,比我國城市人均用地面積最高限額還多98平方米。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農村普遍存在著建設用地分散、違法亂建,以及“空心村”和空置房等問題,農村宅基地超占現象也十分突出。有些村莊經濟發展了,新建住宅像攤大餅一樣不斷向四周擴張,而位于村莊中心的老村區則保留了大量破舊建筑,且許多已經無人居住,形成了村莊用地大量閑置的“空心村”現象。
浙江省青田縣阜山鄉西溪村原有580多人,但如今實際只居住著40多人。據悉,這個村目前已有200多人出國,300多人外出打工或移居縣城、麗水和阜山鄉中心村等地,西溪村成了一個人去村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表示,我國正處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階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設土地,而人多地少的國情卻不允許過多占用耕地,因此,必須把節約土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現有土地利用率,以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來保障發展。他希望各級政府繼續從嚴從緊管理土地,遏止亂占濫用土地的勢頭;同時,積極行動起來,掀起節約集約用地的高潮,逐步消除粗放利用土地和浪費土地的現象。
作者::王一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