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歷史濃縮為6萬字
——彭立勛談《深圳改革開放史》展覽大綱的寫作過程
◎深圳商報記者單中桂
《深圳改革開放史》展覽大綱6月8日經深圳市委常委會討論,原則通過。這個共計6萬多字的文字大綱,歷經2年多時間和16次修改,以客觀科學的歷史視角再現了深圳改革開放25年艱難而輝煌的歷史進程。而在它誕生的過程里,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專家寫作組組長彭立勛,聽他講述大綱誕生的過程。
突出深圳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艱苦、艱辛
《深圳改革開放史》展覽大綱專家寫作組組長彭立勛一見面就很興奮地說:“6月8日市委召開常委會議,重點討論這個大綱。為一個博物館的展覽,專門舉行市委常委會議,少有。這體現了市委領導對這個展覽是非常之重視的。”
《深圳改革開放史》展覽是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博物館新館的主體陳列展覽,而大綱又是展覽的基礎。2003年,大綱的寫作正式啟動。5月,成立了專家寫作組,由深圳社科院原院長彭立勛、原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林源昌、深圳大學教授莫世祥、市史志辦主任黃玲、市博物館館長楊耀林五人組成。這五人都是熟悉和了解深圳歷史并對深圳改革開放歷史深有研究的專家。
彭立勛說,《深圳改革開放史》展覽大綱寫作啟動后,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03年,還在大綱著手寫作時,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黃麗滿同志指出,大綱的寫作立意要高,要有前瞻性。展覽的手段要新,展覽要大氣。今年6月8日的市委常委會上,市委書記李鴻忠同志肯定了展覽的基本框架,認為大綱關于深圳25年改革開放歷史階段的劃分是科學的,突出了時代特色,反映了深圳改革開放和發(fā)展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戰(zhàn)略調整。同時他還對大綱修改提出了具體細致的意見。一是要以改革開放史作為重點,而不是寫成一般的城市發(fā)展史,要重在寫史。也不是寫一般的改革開放成就的陳列,而是反映一個歷史過程。二是要突出改革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是深圳的立市之本,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從頭至尾要突出這根紅線。三是要以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作載體,要突出深圳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艱苦、艱辛。
要對歷史負責,對后人負責
“我們都是帶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來寫作的,要對歷史負責,對后人負責,對深圳的建設者和開拓者負責。”彭立勛這樣對記者說。
彭立勛說,深圳不同于其他城市,她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發(fā)揮了探路者和排頭兵的作用。因此改革開放對深圳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且深圳的改革開放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因此,我們覺得,可以把大綱寫成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過程的精彩縮影,以一滴水來折射太陽。所以我們要把大綱放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來寫作。
而在文化意義上,彭立勛說,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戰(zhàn)略,那么戰(zhàn)略的實現要靠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來實現。這個展覽,就是實現文化立市戰(zhàn)略的一個項目和舉措。“改革開放、改革創(chuàng)新是深圳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和精髓”。這個展覽有助于突出深圳的文化特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使展覽成為國內外認識和了解深圳的一個窗口。彭立勛告訴記者,國內專家也高度評價這個展覽,認為這是全國第一家,而且深圳也最有資格、最有權威來寫這個歷史。“因此,我們要努力把它辦成深圳的一個文化精品,成為深圳的一張文化名片。”
跑遍圖書館只為考證一個時間
大綱的寫作過程是艱苦的。因為這并非普通的寫作,而是要以歷史學家的嚴謹認真作風,對每一個事實,每一個論點,每一句話的表述,都追求真實、客觀、科學。
專家寫作組的五位專家,都工作在第一線,平時都有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因此在大綱的寫作上只有把休息時間都利用起來。每完成一稿便馬上組織一次論證會,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然后修改和充實。在2年多時間里,大綱前后舉辦了11次論證會,進行了16次修改。參加論證會的有各方面領導、專家。寫作組還采取上門訪談、書面表述等方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其中包括深圳各區(qū)、市政府15個相關部門、深圳歷屆40多位副市級以上老領導、現任市五套班子領導、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等,前后訪問了3000多人。
寫作過程中要查找大量資料,為此他們跑遍了圖書館,為了考證核實一個事件時間,要查閱大量文章。彭立勛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1979年小平同志關于“殺出一條血路來”的講話,太重要了,它是中國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立的源泉。但是這幾句話是何時說的?是在什么場合說的?是一次說的還是分幾次說的?原話是怎樣說的?你就不能隨便寫,要以歷史學家的嚴謹態(tài)度去核實清楚。他們查找了十幾本回憶錄和很多文章,走訪了許多當事人。最后將小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講話弄清楚了。“這段話是分幾次說的,不是如報告文學里面所寫,一次說的。”彭立勛說,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經濟特區(qū)”這一名詞最早是在什么時候提出來的?深圳第一家合資企業(yè)是哪一家?第一張股票是何時出現的?等等,他們都進行了細致的考證,找到證據,最后將問題落實。
“這6萬字不容易。大綱怎樣認識和解讀深圳25年歷史?這里面集中了老領導、現任領導、廣大干部群眾、國內專家等各方面的集體智慧。大綱的寫作可以說不僅僅是一個寫作過程,而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學術探討過程。”
突出改革開放和改革創(chuàng)新重點
在寫作上,專家寫作組按照立意要高的要求,在大綱中自始至終貫串一條紅線,這就是以改革開放、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主線和重點。其間,又做到三個突出:突出深圳改革開放主題,突出改革創(chuàng)新的主線,突出深圳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業(yè)及整個過程的艱巨性和艱難曲折。
“要寫出今天改革開放的成果的來之不易,要寫出堅冰是怎樣打破的,沖破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路是怎樣走出的,封閉的國門是怎樣打開的。要寫出這些,讓后人知道,讓后人不忘歷史。”彭立勛說。
三個歷史階段的劃分全國首創(chuàng)
大綱把深圳25年的改革開放歷史分成三個階段來寫,還是四個階段,或是五個階段?這直接影響大綱的質量。
今年3月25日的市委工作會議和5月16日至19日市第四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李鴻忠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和工作報告,將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25年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市文化局組織專家寫作組,連續(xù)數天認真學習會議精神。專家們一致認為,李鴻忠同志的三個階段的劃分法,按深圳戰(zhàn)略性轉變來劃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且每一階段也有重大的歷史事件作為標志,又與全國改革開放大背景相呼應,因此是科學的。“這給了我們很大啟發(fā)。我們又重新對大綱進行了研究,采納了鴻忠書記的意見。”彭立勛認為,深圳改革開放25年歷史時期的劃分,是一個學術探訪研究的過程。李鴻忠書記提出的這種分法,在國內也是首次,是很新的一種觀點,對研究全國改革開放歷史研究也很有價值。
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充分反映
寫史必然會涉及到大量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何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系統(tǒng)、客觀、準確地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呢?彭立勛告訴記者說,在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處理上,大綱力求做到以影響深刻的重大事件和領袖人物作為大綱敘述的主線。
彭立勛說,小平同志提出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是石破天驚、開天辟地的大事,他在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與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兩次視察深圳,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和題詞,這不僅對深圳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也推動了全國改革開放向前發(fā)展。江澤民同志多次親臨深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動了深圳經濟特區(qū)實現一次又一次飛躍。胡錦濤同志在深圳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zhàn)的關鍵時刻,視察深圳,指明前進方向。深圳經濟特區(qū)的建立與發(fā)展,是與一代又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關懷密切相關的。
大綱采取以事帶人的方式,凡與深圳發(fā)展重大事件相關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如習仲勛代表廣東省委向中央提出要求實行特殊政策,得到小平同志的贊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倡議,原“三線”的軍工企業(yè)和國務院各部屬企業(yè)到深圳投資辦廠等,在展覽中都得到了適當表現。
彭立勛介紹,在處理突出的重大事件上也力求做到實事求是。香港回歸、頂住亞洲金融風暴等重大事件,在大綱中都有較充分的反映。對于深圳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曲折或遇到的不可預見的突發(fā)事件,如“8·5大爆炸”、“8·10股市風波”、“9·26水災”等,都采取實事求是、不隱瞞、不夸張、不渲染的態(tài)度,給予恰如其分的處理。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單中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