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情境領導是模型,不是理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1日 03:24 每日經濟新聞

  保羅·赫塞是當代領導力理論大師、組織行為學專家、“情境領導”模型的開山鼻祖。如今這個86歲的老人依然精神矍爍,充滿激情。6月14日,他第二次來到中國,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參加由《商業評論》雜志和麥肯特顧問公司主辦的“2005全球領導力大師論壇”,繼續宣講他的研究成果。

  保羅·赫塞走過137個國家,經歷與年齡的增長讓他深切地感受到,許多人在研究不同
國家的文化時,更多是在關注差異,但其實人性中共同點更多,如果求大同、存小異,便會產生更多的合力。他本人發明的“情境領導”模型,就是讓管理者先發現員工的共性,然后根據被領導對象的情況來決定自己的領導方式和行為。

  當被問到:“成熟企業與變革型企業的企業文化各有不同,人們該如何去運用情境領導這套理論呢?”赫塞立刻糾正說:“情境領導是一種模型,而不是理論,它特別適用于正處在變化中的企業。作為獨立的管理者,你完全可以通過行使情境領導充分發揮員工潛力。”

  對員工個性進行編碼、解碼

  眾所周知,組織行為學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歸根結底仍是對人性的研究。保羅·赫塞認為自己的情境領導模型是站在3個巨人肩上的成果,這3個巨人就是發現X理論和Y理論的道格拉斯·麥格雷戈、提出人類5種需求的亞布拉罕·馬斯洛以及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吉斯。

  保羅·赫塞的情境領導模型則是建立在“因材施管”的理念基礎上,即管理者應根據員工所處的狀態,來決定自己的領導方法和行為。該模型根據員工的意愿、能力、自信將其分為4種情境,即R1(沒能力而且沒自信)、R2(有信心但沒能力)、R3(有能力但沒信心)和R4(有能力而且自信)等4種準備度,領導者再根據這4種狀態采用告知式、推銷式、參與式以及授權式的管理方式。這些管理方式沒有哪種永遠最佳,領導者需要根據被領導者當下的能力和意愿來決定領導方式。

  此次訪華,赫塞講解了情境領導模型的最新版本。他表示,其模型的中心思想沒有改變,而是充實了方法,增加了員工的個性模式,即管理者除考慮意愿和能力的因素外,還要根據員工的個性、價值觀等特點,進行相應的領導,使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完善。

  因為赫塞發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個性模式。比如有人注重圖形,“如果我要去你家做客,你只要給我地圖,我就知道該怎么走。”有的人則注重數字表達。有一次,赫塞到芝加哥大學聽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演講,這位教授演講時用了很多數據來表述其研究成果,赫塞的孩子坐在一邊,他驚奇地稱贊道:“真是了不起!”而赫塞自己聽著聽著卻快要睡著了。

  由此,赫塞認識到,有必要在模型中增加員工個性這一維度。“溝通最好是用受眾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管理者要保證信息傳達準確,就要對員工的個性特點等進行編程與編碼,再進行解碼,用他能明白的語言加以表達。比如對數字型的員工,需要多用數據和他溝通;管理對圖形敏感的員工,多用圖表自然沒有錯。”

  情境領導模型應用三步走

  保羅·赫塞此次中國之行,還有美國領導力研究中心CEO羅納德·坎貝爾陪伴。作為赫塞的“真傳弟子”,坎貝爾將老師的觀點延伸到應用領域,強調該模型應該分3個步驟進行:首先識別對員工的任務要求是什么,第二步要確定員工的準備度,第三步是選擇合適的管理風格。

  坎貝爾首先建議,在管理員工時,領導者一定要告訴員工他應該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時候員工也像小孩,他并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比如一個7歲的孩子,如果大人請他把衣服放在籃子里,他會把臟衣服和干凈衣服都放在籃子里。但如果告訴他把臟的放在籃子里,其他的掛起來,他就會明確地知道該如何去做。

  在情境領導模型中,最難的是判斷員工的準備度,再根據此模型對員工進行領導,因此在管理過程中,領導者要多與被領導者溝通,了解對方狀態。

  比如Penny是一家制藥公司的優秀銷售代表,地方分銷中心的同事們都很喜歡與他合作,并請他向客戶公司的董事會作演講。

  Penny很興奮,但又有點緊張。此時,他認為自己是處于有能力但又感到不安的R3準備度。因為他的演講口才雖然很好,但做幻燈片(PPT)的能力很差。

  坎貝爾認為,這時如果管理者與Penny溝通,告訴他主要任務是以演講說服該董事會對本公司產生信任,而不是強調幻燈片上的內容,Penny就會變成有能力、有自信的R4狀態。

  別把知識、技能、熱情、能力混為一談

  在運用該模型的時候,許多管理者對員工有相同的錯誤認識,他們都想分析員工的能力,影響員工的知識,指導他們改變其技能。所以坎貝爾一再強調:“領導者可以通過指導改變員工的知識,但不能改變其技能,知識和技能二者并不能相互轉化,除非他們也參與到員工的工作中。”

  他舉例說,如果一個人參加騎馬訓練,進行障礙物跳躍,教練會告訴學員:“把背挺直,拉緊韁繩,下降時,要身體下伏。”并輔以各種圖片,使學員具備豐富的賽馬知識。但此時如果教練告訴學員:“下午我們去參加比賽。”學員肯定沒法勝任,因為他雖然具備知識,但并不具備技能。要想提升員工的表現,領導者就要參與到員工的工作中,幫助其將知識轉換成技能。

  其次,對于某些工作和技能,領導者往往認為員工應該可以做到,只是從來沒有表現出來,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區。坎貝爾說,領導者應該關注部下表現出來的技能,而不是關注那些“應該能夠”和“過去能夠”做到的本領。因為過去能做到并不代表現在肯定能做到。

  第三,領導者也不能把員工的熱情與能力混淆,也不要把不安和缺乏動力混為一談。有時候員工因為沒有信心,感到不安全,所以會抗拒任務,或者多提幾個問題,但領導者卻會以為員工缺乏動力。出現了這種情況,多和員工溝通當然是必要的,但領導者自身更需要改變,他們往往習慣了自己最熟悉的領導方式,不愿意學習運用新的管理方式。他們必須意識到,只有努力克服自己的惰性,才能讓情境領導在組織的管理中發揮作用。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