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整合遼寧省人才、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數控機床產業發展,日前,遼寧省科技廳在遼寧友誼賓館召開了發展數控機床產業座談會。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大連大森數控、沈陽東軟數控等企業代表和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所公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大連理工、東北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國內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機床技術研究領域的專家以及遼寧省發改委、省經委、沈陽市科技局、大連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等4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上,各位專家發言踴躍、氣氛熱烈,既讓大家充分了解了當前數控機
床產業發展的喜人形勢,又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制約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瓶徑”問題。在對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專家提出了如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我國數控機床產業化低,與國外發達國家數控機床產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4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消費額達到了95億美元,占世界總量的1/5。其中,進口份額占63%,數控機床進口額34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金屬切削機床的78.6%。二是,高速、柔性、精密機床配套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低。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設計、制造的配套環節、集成技術和制造工藝等方面比較落后。據統計,我國大型高性能超精機床每年生產不足千臺,僅占國產機床總量和總價值的1.5%-2.5%,不到德國、日本的1/20。三是,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無法有效整合相關技術、產業和資源優勢,形成合力開展聯合攻關,共同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四是,缺乏吸引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造成數控機床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不足。五是,對國外技術重引進、輕消化吸收的問題仍很突出。據有關方面介紹,韓國用1美元引進先進技術,用5美元進行消化吸收,而中國用1美元引進先進技術,用0.2美元進行消化吸收。針對上述問題,與會專家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一是希望政府多為企業和院校搭建院企、校企合作平臺,實現優勢互補,切實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多出臺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三是幫助企業加強與國內外政府間和企業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四是注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有機結合;五是建立高檔數控機床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中心,快速做大做強我省數控機床產業;六是希望政府在企業加大自身投入的基礎上,在資金投入上予以配套支持。遼寧省科技廳趙明鵬廳長首先感謝各位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他指出,要從發展戰略高度審視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求我們把遼寧打造成國家乃至世界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裝備制造業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工業水平、科技水平的一個標志性的產業,數控機床又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遼寧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遼寧省科技廳作為省直機關部門,要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為這個行業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遼寧省科技廳將加強與省發改委、經委等部門間的橫向溝通與聯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他認為,產、學、研及社會各方面力量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數控機床產業發展。要把企業作為發展的主體,技術、科研單位作為依托,政府在宏觀政策上予以指導和扶持,社會中介力量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推進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進程,把機床產業扶優做強。為此,遼寧省科技廳將圍繞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自主創新平臺建設。新建4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使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總數超過100個。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作為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切入點,改革科技管理模式,整合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在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推進產學研合作。發揮科技主管部門的優勢,將教學單位、科研單位和企業捆綁到一起,建立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當的機制,建立一個教學單位或大學定向為企業培養人才的聯合培養機制。三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國際合作功能。省科技廳要充分利用科技對外開放渠道和外資合作的資源,加大科技對外開放力度,設立專項科技轉化資金,降低科技對外依存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四是,對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予以經費支持,減少資助項目,增加資助強度,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到典型示范、重點突破。五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擬新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基金,將資金由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向企業轉移,培養企業的創新人才,真正實現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六是,提供政府服務功能。為社會各界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不僅促進產學研之間的合作,也促進產業與產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此外,還將通過舉辦像“東博會”、“海外學子創業周”等大型活動,搭建產學研合作的平臺,為大家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最后,趙明鵬表示,遼寧省科技廳要致力于搭建包括人才、平臺、環境和政策等各方面內容的一個科技創新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