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洗禮已過,對許多考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即將成為一個準大學生,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全新的生活方式將是這些準大學生面臨的考驗。此外,專家們表示,“學會理財”也成為這些準大學生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第一步:出門要有適合的銀行卡
對于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學費,許多人都會認為,用銀行卡攜帶遠比帶大量的現金更加方便、安全,即使不小心丟了銀行卡,只要密碼不被竊取,及時掛失,也可保證賬內資金安全。然而,準大學生們以往使用銀行卡的幾率并不高,如何選擇一張從手續費、方便程度上最適合自己的銀行卡呢?對此,理財專家給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由于學生的銀行賬戶是以支付為主、儲蓄為輔,因此開立一個銀行卡賬戶取款方便最重要。為了保證這一點,在入學前可先了解學校所在地鄰近哪家銀行,當地哪個銀行網點比較密集,聽取一下在校生的建議。其次,在銀行卡中有兩種類型可供選擇:儲蓄卡和信用卡(兩者刷卡消費均不收取費用)。父母可以為子女辦一張儲蓄卡,通過匯款方式定期往賬戶存入學費及生活費(異地匯款手續費為0.5%或1%,最高為50元);如果對子女的理財能力不放心,父母也可以以自己名義申請一張信用卡,同時給學生辦一張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個資金賬戶,這樣子女可用附卡直接支付各類費用,而家長可通過每月銀行寄出的對賬單或通過電子銀行服務,隨時了解子女使用的每一筆資金的情況(無卡存款不收費,但年費比儲蓄卡略高,并且取現需支付0.5%或1%的手續費)。
第二步:培養 “財商”從大學開始
根據以往的調查情況顯示,許多在校大學生都會出現“期末財務綜合癥”,即對生活費沒有合理規劃,導致出現“開學富裕、期末貧”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理財專家建議,進入大學后,不妨制定一個自己的財務報表,對收支作出合理的預算,做個“高智商”與“高財商”兼備的大學生。
例如,可將每學期固定的生活費平攤到每個月,除有特殊情況之外,不允許當月超支。然后將每月計劃支出部分留出吃飯、購買學習用品、交際活動、臨時備用等的份額之后,最好可以有10%的錢用作存款,這樣可以初步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為進一步培養“財商”打基礎。此外,理財專家還強調:制定完預算后,關鍵是執行。本報記者黃艷麗(新聞編輯:曲兆佳)(來源:新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