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成為中小板“興奮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09:17 證券時報 | |||||||||
具有優勢的權證 權證作為一個金融創新品種,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方面,比其他股改方法在理論上存在諸多優勢,比如更具靈活性、認沽權證的利益鎖定、某些條件下有利于穩定股價等。下面筆者就對新推出的三大權證方案從投資者角度分別進行一下簡要分析:
分批送配認股權證方案。即非流通股股東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為標的,向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對應數量的認購權證,行權得到的標的股票上市流通。比如某上市公司總股本2億股,其中非流通股1.5億,非流通股股東首次準備將5000萬股流通,為此向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5000萬股的認購權證,如果到期有3000萬份權證被執行,則對應的3000萬股股票成為流通股,其余1.2億股仍不流通;如果再考慮流通,必須再發權證,以此類推。此方案涉及到行權價的問題,即只有在股票價格高于行權價時,非流通股才有獲得流通權的可能。該方案如同為非流通股設置了一個閥門,也就是在流通股東受益的情況下,非流通股才可以得到流通權。此方案對非流通股股東來說有穩定股價的沖動(為了行權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投資者。但是,如推出時的權證行權價即低于股價,則明顯使股價有下拉效果。 對于此方案而言,投資者無論是持有股票還是持有權證,大體沒有分別。 一次送配認股權證方案。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每位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一定數量的認購權證,權證標的為對應數量的非流通股;權證上市后,所有的非流通股股份獲得流通權;當權證價格低于某約定值時,權證持有人可將權證回售給非流通股股東。不同的是,此方案無論股票是否行權,非流通股在權證上市時即獲得流通權。對投資者不利的是,非流通股股東為了少支付對價,有打壓股價的沖動。比如打壓股價至行權價之下,致使權證無法行權。從而減少支付對價甚至不支付對價。此方案對投資者而言,持有股票不如持有權證,因為持有權證還有回售條款的保護,即如果權證連續若干交易日低于某約定價格,則持有人可將權證按該價格回售給非流通股股東。總體而言此方案對投資者不利。 認沽權證方案。即非流通股股東免費向每位流通股股東發送與其持有的流通股數相同的認售權證,權證的行權價為標的股票過去一段時間的均價;權證行使時,按行權價與當時股價的差額結算現金,或按差價與當時股價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給流通股股東;權證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例如,某上市公司有非流通股3億股,流通股2億股。非流通股股東向全體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2億股認售權證;按過去一年標的股票均價,確定行權價為8元。權證發行后,假定在某個行權日標的股票市價為5元,權證持有人要求行權,非流通股股東須向權證持有人支付現金差額3元,或按每份權證送3/5=0.6股給權證持有人。此方案應是對流通股東最為有利的方案,能使投資者鎖定收益,也就是說股票下跌的損失可以在權證收益上得到相應補償,反之亦然。此種方案可以說從一定幅度內(因為權證有最低結算價限制)使投資者得到保護,同時更使得該品種可實現做空機制,因而較其他品種有極大的優勢。 關鍵還看對價 權證的推出,歸根結底是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博弈,是一種零和游戲。筆者認為,權證方案能否為投資者所接受,關鍵仍要看是否具有優厚的送股及分紅對價,因為權證只具有附帶贈送的性質,而不能作為解決股權分置唯一的對價形式。 當然,中小板也有一些優勢,比如無再融資情況、基本屬于民營企業,以及較高的資本公積金及未分配利潤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其采取送股分紅加免費贈送權證方式,因此,中小板部分個股未來的對價要比主板市場更值得預期。 總之,筆者認為,權證方式已經為未來股票帶來想象空間,即使前兩種權證方式最起碼也能帶來短線的搶權行情,第三種權證方式更可以大膽買入。當然,公司基本面也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