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多年里,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跡,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據中科院測算,2003年中國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鐵礦石、鋼材、水泥,創造出的GDP卻不足全球的4%。這種浪費型發展模式使煤、電、油、運“荒”聲一片。2004年,國家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但資源瓶頸問題依然突出。“宏觀調控的基礎還不鞏固,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極有可能反彈,煤、電、油、運依然緊張。1、2月份,電力增長12%,但是卻有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生拉閘限電現象。”今年兩會溫總理答記
者問言猶在耳。
“瓶頸”待破,直面資源供給現狀,中國需要徹底轉變發展模式,把節約放在首位,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否則可持續發展將成空談。
重化工業海量消耗資源
有專家指出,中國自2002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高增長期,同時表現出了明顯的重化工業特征。汽車、鋼鐵、機械等制造業和房地產、煤炭、電力等制造業前向和后向產業的高速發展,成為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時期的重要標志。
重化工業階段日趨完備的生產體系,產業鏈條的無限延伸,使資源需求呈現為一種全面性、爆炸式增長。2004年1~9月,中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6.43%,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用電量增幅都在20%以上,成為推動工業用電量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2004年10月,中國煤炭價格較9月上升2.8%,較上年同期上升42.5%;焦炭價格較9月上升4.2%,較上年同期上升21.2%;原油價格較9月上升2.3%,較上年同期上升20.8%;成品油價格較9月上升0.9%,較上年同期上升21.7%。
除了煤、電、油,重化工業階段對土地資源的需求也相當驚人。美國一本名叫《B模式》的書,就對世界各國汽車工業同農作物爭地的現象進行了系統剖析。作者斷言:如果中國有朝一日達到日本每兩人擁有一輛汽車的擁有率,那么中國汽車的總量將增加到6億多輛,僅新修道路和停車場兩項,就需要占地1300萬公頃,折合1.95億畝,占中國現有耕地總面積10%以上。這對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的確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
資源供給鏈條斷在哪里
據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所預測,中國現有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能夠保證2010年供給的只有24種,能夠保證2020年供給的只有6種,其中最短缺的是油、氣資源。以石油資源為例,目前中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20億噸,但可進行工業開采的儲量只有65億噸,人均5噸。與美國年消耗石油總量9億噸、人均年消費4噸相比,中國人均石油消費量如果達到美國現有水平,即使將目前可開采的全部后備石油采出來,也只夠用1年零3個月。
如果說現有資源“家底”讓我們無法樂觀,那么更讓人擔憂的則是資源利用率明顯偏低,浪費驚人。當前中國每創造1美元價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以建材為例,目前中國主要建材產品的能耗都大于世界先進水平:水泥高出50%,平板玻璃高出68%,陶瓷磚高出150%,衛生瓷高出200%。以水資源為例,資料顯示,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城市里的“節水”標語已經貼到了小區的垃圾桶和學校衛生間的水龍頭旁。但與此同時,水資源的浪費已經成為城市里的頑癥。“當全國許多地區為南水北調作出犧牲的時候,北京人還在用自來水澆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先生對這種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很難理解。
此外,環境污染也進一步加劇了資源浪費速度。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過環境自凈能力,我國已有約1/3的國土遭受酸雨侵蝕。土地荒漠化也日趨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已達262萬平方公里,并且還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
多管齊下破“瓶頸”
化解可持續發展之痛,出路只能是開源與節流并舉。立足我國當前實際,則必須提倡節約型社會,把節流放在首位,顯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首先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棄物利用和社會消費等環節,加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為特征,能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全新經濟模式。循環經濟在工業領域,就是推行清潔生產,著眼于對生產全過程的控制及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將其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低。比如,我們完全可以采取節能的循環經濟措施生產水泥等建材:產煤帶來的大量煤矸石可以制造磚和水泥,用煤發電產生的粉灰可以做墻板和水泥,以電熱煉鋼鐵產生的爐鋼渣也可以生產水泥。如果這樣處理,廢棄物就變成了資源。
倡導綠色消費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現在許多人在個人生活方式上普遍追求奢侈,追求低級趣味的暴發戶心態正在一部分人當中滋長。比如汽車消費,日本汽車年產量1000多萬輛,擁有車將近1億輛,其中只有30%左右是排放量大于1.3升的。而我國許多地方對低于1.3升排放量的汽車竟不給上牌照,不許過長江大橋,不許走重要公路。這就是一種濫用資源的炫耀性消費。綠色消費則不是這樣,它主張適度消費,著眼人與環境的和諧。比如,空調不是開得溫度越低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小轎車也沒必要一味追求普及率,城市交通仍然要以公交為主等等。
此外,盡快建立“綠色國民賬戶”,也是實現資源利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三贏”的積極舉措。所謂“綠色國民賬戶”,就是在盡可能保持現有國民賬戶體系概念和原則的前提下,將資源環境數據整合到現有國民賬戶信息體系中,對發展統計指標進行“綠色過濾”:如果經濟增長在扣除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后得出的結果是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那么就意味著經濟是以資源環境破壞為代價增長起來的,因而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反之,經濟發展則是可持續的。我們應該結合中國實際,盡快建立起類似的國民核算新體系。
(信息來源:銀川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寧夏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