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最終以雙贏的局面收場,應該可以成為中國與美國之間解決類似爭端的范例。但中國與歐盟本月11日就此達成協議至今,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等政府機構的網站上看不到一點評論,好像此事與它們毫無關系。美國政府對此的唯一表態只是商務部發言人的一句話:美國官員“正在研究這一協議”。
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配額制度今年1月1日被取消之后,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紡織
和服裝產品對西方國家的出口出現較大的增長,這是必然的,同時也是對美國廣大消費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但美國在配額制度取消僅僅4個多月又急忙宣布對中國進行新的限制,美國國內反對和支持的呼聲都不小。布什政府不僅要面對中歐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的無形壓力,同時又要面對來自國會及國內相關產業的壓力。在此處境之下,美國政府只好“少說為佳”。事實上,美國政府對中歐紡織品貿易協議沒有什么反應,本身也就是一種表態。不管這種沉默是在考慮采取類似“模式”來解決中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爭端,還是在考慮堅持設限,似乎都可以說明,由美國挑起的中美紡織品貿易之爭對美國政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一方面,美國政府宣布對部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重新設限本身就理不直氣不壯。美國聲稱對中國產品設限是為了保護美國的紡織品行業。但是幾十年來,盡管得到最大限度的政府保護,美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工業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前進而急劇衰落,成為美國的“夕陽工業”。在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的出口增長根本不是美國紡織品行業衰落的原因。美國政府對此應該也是心知肚明的。實際上,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設限的部分原因是屈服于美國相關產業及其在國會代言勢力的壓力。這些人毫無根據地將美中貿易逆差加大歸咎于人民幣匯率過高,將國內紡織品工業衰敗歸咎于中國出口增加,不斷向政府施加壓力。而布什政府出于自身總體經濟和政治利益的需要,決定迎合這些人的需要進而決定對中國產品設限。不難看出,布什政府在中美紡織品服裝爭端問題上進退兩難,保持沉默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目前的時機也使美國對采取類似“中歐模式”解決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感到為難。美國政府不久前宣布對中國產品設限,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來換取國會和國內紡織品行業對美國與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支持。也許是一種“交易”,在決定對中國產品重新設限后,布什政府“換取”了國內部分紡織品行業機構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支持。在這種形勢下,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的解決自然增加了難度。
人們希望,美國對中歐紡織品協議進行的“研究”能夠為中美紡織品貿易的穩定發展產生積極的結果。
(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