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日本先進制造業留在本土的三大理由(他山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7日 11:29 人民網-市場報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的一篇題為《日本工業如何戰勝低成本競爭》的文章,對日本制造業領先國際進行了分析。

  總部在大阪的竹中制造公司只有155名雇員,但是由于公司的質量控制體系得到了美國管理機構的認可,所以它壟斷了核工業使用的15英尺長螺釘的全球市場。

  雖然日本公司在近20年已將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生產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進行,但是先進技術的投資仍主要在國內。跡象之一就是制造業工人的數量。根據《經濟學家世界統計》提供的數字,2004年日本產業工人占就業總數的31%,韓國的這個比例是28%,英國為25%,美國為23%。

  保谷玻璃公司首席執行官鈴木先生說,低工資在決定工廠選址方面的作用被夸大了。

  日本制造商已經發現了一些迫使他們將生產留在國內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母工廠”概念為代表的生產戰略。按照這種框架,先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在指定的日本工廠進行,然后再逐步轉入國內外的子工廠。

  日本制造業問題權威吉姆·阿貝格倫說,向中國轉移制造業掩蓋了許多日本制造商恢復了國內生產和加工活力的事實。

  制造業恢復活力的第二個原因可以用“集聚理論”(clustertheory)來解釋。日本高附加值的生產不僅依賴高素質的勞動力,而且依賴國內強大的專業分包商為之提供零部件和服務。反過來,提出苛刻要求的日本客戶又迫使制造商不斷地改進產品。在汽車、民用電子和精密機械行業,日本公司之間這種互相提供建議的聯系網可能比世界其他國家更為集中。

  挑剔的客戶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質量控制,日本制造商在這方面堪稱出類拔萃。如果制造商能夠消除缺陷,客戶就愿意支付一大筆獎金。比如,電容器的單價非常便宜,但是如果有一個是壞的,就毀了整個設備,而設備的價格可能是500美元甚至1萬美元。

  日本最大的機械制造商Disco公司總裁說:“我們發現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日本更適合我們這個行業的生存。”雖然亞洲其他地方的勞動力成本較低,但Disco公司尚未轉移生產基地。

  由于很多日本經理不愿裁減國內就業,集聚效應因此得到加強。集聚理論認為決定留下的制造商越多,技術競爭力就越強。

  制造業基地留在國內的第三個原因是出于保密考慮。隨著低成本國家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產品復雜程度的日益增加,很多日本公司認為把先進的生產工藝留在國內,就更有可能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佳能公司在中國生產初級復印機,而在日本國內生產色粉暗盒。許多電子公司生產自己的芯片(內含大部分知識產權),但是卻在其他地方生產成品。日本華歌爾公司生產的短褲和文胸是在中國的工廠縫制的,但大部分特制織物和可塑物質則在日本制造。因此,大量日本技術隱藏在表面上在中國生產或持有歐洲和美國商標的產品內。

  《市場報》 (2005年06月17日 第二十版)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