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找苦吃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物產(chǎn)狀況、地理條件、氣候因素、民族特點、風(fēng)俗習(xí)慣迥然有別,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口味喜好,正如俗話所說“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這“東南西北”的“辣甜酸咸”,惟獨缺少“五味”(苦辣酸甜咸)中的“苦”。
苦味,似乎和人們喜好的口味過不去,然而,人們又往往得益于“苦”。過“苦日子”時,糧食少,很多地方以“苦菜粥”為“養(yǎng)命飯”。
如今,隨著飲食質(zhì)量提高和營養(yǎng)保健意識增強(qiáng),人們越來越熱衷于自找苦吃。飯店里的苦瓜菜肴成了夏季的旺銷品種。苦瓜是瓜菜中的“苦味之冠”,疙疙瘩瘩,外表丑陋,可內(nèi)里卻綠得碧翠,憑著清心爽口又極具食療價值而身價日高。
以苦瓜為代表的苦味,成了當(dāng)今城里人飲食生活中特殊而又重要的一味。聰明的鄉(xiāng)下人瞄準(zhǔn)這一飲食生活新動向,投其所好,大作“苦”文章。
興旺的苦味家族
漫步于城里的飯店、超市、菜市場,苦味濃濃的各宗食物目不暇接:自報苦味的苦瓜、苦菜、苦丁茶;苦而不宣的芹菜、萵筍、瞿麥、芥藍(lán)、咖啡、啤酒;來自野生的山蘑子、山么楂、曲曲菜、馬奶子;南果北上的橘柚、廣柑、檸檬……
興旺的苦味家族,匯集了四面八方的苦菜、苦果、苦茶、苦酒,展示了苦味食物“南北大會串、東西大交流”的繁榮景象。有人居然寫出《苦味菜譜》。擋不住苦味的誘惑,吃著上頓想下頓,人們還把夏季收獲的苦味蔬菜貯存起來,留到冬天吃。
“口苦”變“口福”
吃膩了大魚大肉,吃夠了甜甜酸酸,吃足了咸滋辣味,追求“食全食美”的人們,越來越在意享用苦味。
嫩生生的苦菜葉兒,蘸著甜面醬生吃,又脆又鮮,清心爽口;熱騰騰的苦味菜肴,或炒或燜,異味清口,香氣濃郁;就連北京傳統(tǒng)的炸醬面,也加進(jìn)了苦味菜碼,吃到嘴里,為之一爽!
苦味,不僅有利于吃得飽,吃得好,還有益于吃進(jìn)營養(yǎng),吃出健康,“食之以味先,繼之以療后。”
夏季里的胖人,更為那一身脂肪犯愁。苦味又具有降低脂肪的作用。科學(xué)工作者對茶葉降低脂肪的作用,進(jìn)行了由小到大的排序:綠茶———烏龍茶———花茶———紅茶。紅茶苦味最濃,降低脂肪的作用也最明顯。
藥膳專家告訴人們,苦味食物的苦味要適度。苦味重的食物,用食鹽多搓一搓,再用清水沖洗,苦味就會明顯減輕。烹制苦味菜肴時,加點肉類、雞蛋或豬骨頭,口味會更鮮美。
感受苦味,從中嘗到了“甜頭”,“口苦”也就變成了“口福”!
《市場報》 (2005年06月17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