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觀察本報記者 張迎新
國務院常務會議6月8日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關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其要旨恰是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弱勢所在”,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選國在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解讀《意見》時如是指出。
戴選國所說的“要旨”是其中這樣一段話:“要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強政策引導,積極吸收外資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推進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要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著力推進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要發揮區位優勢,主動參與區域經濟技術合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加快對外開放提供保障。”戴選國同時向記者分析了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弱勢及對策。
外資利用額過低
現代服務業不發達
據了解,2004年吉林省直接利用外資額僅占全國直接利用外資總額的0.6%,低于2%的平均水平。“這就造成與國際產業和技術接軌特別慢。”戴選國分析說,由于外資企業少,造成東北的所有制結構不能多元化,活力不強。“積極吸收外資”就是要增強東北利用外資的活力。
在市場經濟下,外資能否進入東北,對東北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吉林經濟發展中多數依靠外省資金投入,國際資本投入得很少,國際資本不僅是資金投入,也是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優質經濟要素的投入,對推進東北產業技術創新起到關鍵作用。
“加強政策引導”,最根本的是制定好產權制度和交易制度,以保證投資者的利益,降低投資者的風險,營造出適合經商的環境,這樣才能加快技術創新和國企改造。
據了解,傳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物資都是國家調撥的,服務業比重低,不發達,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生產型服務業在整個服務業中占據一半的份額,生產型服務業主要指物流配送、中介、金融等服務。
“由于服務業不發達,吉林的物流配置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0%,資源利潤連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戴選國說,要推動產業進步,服務業必不可少,而這恰恰點中了吉林的要害處。因此,吉林必須加快以信息化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來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經濟開放度低
基礎設施不好
吉林是邊疆省份,靠近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資源配置全球化,國際間合作越來越發達。為此,利用好區位優勢,發展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對吉林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2003年的統計數字,黑龍江與俄羅斯進出口貿易額達31億美元,而吉林與俄羅斯的進出口貿易額只有0.68億美元。這說明,吉林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合作的潛力還很大。因此,吉林應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自身快速發展,這樣才能參加區域經濟合作,提高經濟開放度。
吉林的區位優勢度比較低,原因是基礎設施不好。而基礎設施能決定通達市場的時空距離。
吉林交通過去是全國交通最密集的省份之一,現在落后了。近幾年,吉林公路雖然密度有所增加,但與發達城市比仍有差距。吉林是農業大省,而農業基礎設施卻少,這對于發展符合工業加工要求的現代化農業非常不利。基礎設施是農業和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基礎設施好開放環境就好。
卸掉“包袱”再“快跑”
“從國家依次給東北振興的各項政策來看,首先是從解決東北‘包袱’問題出發的,通過實行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把東北的勞動力從劣勢企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同時也讓企業輕裝上陣。國企的包袱卸掉了,解決了東北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戴選國說,“三農”問題也是吉林一大難點問題,去年中央政府推出的“一免三補”政策,讓吉林的農民直接受益。在解決國企和“三農”問題的同時,吉林還要快發展,而這少不了項目帶動。
“中央政府近期推出了財政、稅收、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現在又通過了關于東北振興對外開放的意見。”戴選國認為,可以看出國家在穩步推進東北振興,在卸掉包袱的同時,還考慮如何鼓勵東北“快跑”起來。現在資本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但它只有流動起來才能實現最佳配置。通過對外開放,讓資本流動起來,可以帶動吉林的快發展。
據了解,2004年,吉林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增長18.6%。到2004年末,吉林爭取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業國債項目79項,總投資285億元;高技術專項40項,總投資46.2億元。截止到今年4月末,吉林省有292戶企業基本完成改制,占改制任務的36%,轉換職工勞動關系近9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