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短評范思立
從今年2月23日國家追查蘇丹紅一號開始,亨氏、肯德基、寶潔、聯合立華……直至最近讓世人矚目的雀巢,一向讓國內消費者津津樂道的洋品牌卻因質量問題頻頻惹非議。2005年,洋品牌是否遭遇到了“中國覺醒年”?
雖經歷了一場場風波,跨國知名品牌的形象不再“完美”,但國人依然對其“情有獨鐘”;以安全、優質、新潮著稱的洋品牌雖價格不菲,可我們仍然對其寵愛有加。蘇丹紅一號余波未平,顧客在肯德基大膽消費時,對何謂“蘇丹紅”已渾然不知了;雖含有液體石蠟油,但“強生”仍是不少中國母親的首選……這一幕幕著實讓人感慨:中國消費者的寬容和健忘足以令人肅然。
中國消費者是否早已有了思維定勢:洋品牌知名度高,其產品質量必然有保證。那么,我們是否有些太溺愛洋品牌了?慶幸的是,這次“雀巢風波”中,中國消費者表現出來挑剔懷疑的目光和維權意識令人鼓舞。
4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對雀巢奶粉進行質量抽查,發現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碘超標;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依據法律程序對外公布該產品不合格;6月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開指責雀巢公司不能自圓其說;6月2日,云南昆明發現雀巢同樣產品另一批次奶粉碘超標;6月15日,上海藥監局要求雀巢召回在當地銷售的新批次不合格產品;6月16日,河南、北京的消費者也因產品質量問題起訴雀巢公司。雀巢因產品質量緣起的信任危機,猶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其受到的質疑一浪高過一浪。
筆者認為,對洋品牌就是要以“棒喝出孝子”的態度,為其營造嚴厲的市場氛圍。決不能再在讓跨國公司的傲慢與偏見肆意地愚弄我們的善良與寬容。
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洋品牌也亦然。政府和消費者應始終明示市場規則:誰輕視或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它就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如若不然,我們將永遠是跨國公司的“二等公民”。事實上,雀巢已經為其所作所為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價。據新浪網的最新網上調查顯示,80%多的網民表示不再信任雀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