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加快吉林市企業集團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5日 17: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以主導企業為龍頭,帶動多個企業共同發展的集團經營模式迅速形成。實踐證明,企業集團管理有利于整合力量,優化資源配置,便于發揮多個企業的合力。以集團形式參與競爭,改變了單個企業孤立無援的局面,大大的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一九九七年以來,全省企業集團迅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乘
吉林市現有能正常運作的企業集團26家,其中國家審批的1家(吉化集團)。省批企業集團25家;集團子公司183家。集團資產總計為2568453萬元,固定資產原價975663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323112萬元,利潤總額32092萬元,從業人員49673人,從業人員勞動報酬77425萬元。 為了準確反映企業集團發展狀況,現就省批企業集團進行分析。 一、集團發展緩慢的主要表現 1、數量較少。吉林市企業集團是從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發布開始的。進入九十年代,企業集團有了較快發展,到一九九八年,吉林市已有企業集團15家。一九九八年以后,出現了穩步發展的勢頭,二零零二年凈增企業集團20家,總數達到了35家,一度達到年平均增長速度23.6%。二零零四年后,集團總數達到49家,但正常運作的企業集團只有26家,正常運作的只占審批總數的51%。集團子公司也由高點的二零零二年134家減少到130家。 吉林省共批準企業集團48家,幾年來,停業8家;退出集團管理11家,其中,企業集團母公司是國家512家重點企業的,由6家減少到3家;批準了根本未運作4家,使吉林市正常運作的企業集團總數不足長春的三分之一,只占全省企業集團總數的17.2%。 2、規模較小。吉林市大企業集團經營規模相對其它城市較小。在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產總計均為5億元以上,為雙5億企業集團,2003年全國有1693家,吉林省有24家,吉林市僅有2家。全國千名大企業集團吉林市更少,2003年,在全國千名企業集團排行榜中,吉林省有11家。長春5家,分別是:吉林糧食集團、長春大成實業集團、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長春建工集團、吉林亞泰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吉林市為2家,除吉化集團之外只有吉林化纖(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通化為2家,吉林修正藥業集團、吉林省通化鋼鐵集團;四平和延邊各1家,分別是:四平紅嘴集團、吉林延邊林業集團。吉林市所占份額較少。 3、主要指標增長緩慢。2004年集團資產總計為159億元,比集團發展初期的1998年減少了7.2億元;2004年企業集團營業收入為65.1億元,比集團發展初期的1999年只增長了20%,比高點的2002年還下降了7.8%。 4、虧損面大。在吉林市正常運作的26家企業集團中,虧損的就有12家,占46.2%。虧損額為1351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2%。有些企業虧損額巨大。超過一千萬的就有3家,分別是:吉林華星電子集團,虧損7361萬元;吉林錦東住宅產業集團,虧損1730萬元;吉林九鑫藥業集團,虧損1178萬元。 5、從業人員少。二零零四年吉林市企業集團年末從業人員3.3萬人,同比減少4.2%。員工人數只是高峰時的1999年的34%。 二、制約集團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吉林市企業集團發展歷程來看,曾有過較快發展的時期,可總受到各種不利條件的制約。使之最終不能快速發展。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因素。 1、企業領導層一味追求集團形式。一些企業老總認為,一個企業,如果以集團形式參加生產經營活動,那就一定是有實力的大企業。于是,便人為的把不具備集團條件的企業人為地做成集團。比如企業拆借資金注冊,并把企業生產車間注冊為子公司,于是就成了集團。再如企業主營業務非常紅火,銷售收入很大。為了做大企業,建立企業集團,就成立了幾個子公司,可運作了幾年,子公司仍無任何業務。 2、沒有具有競爭能力的主導產品。縱觀吉林市企業集團,具有象吉林炭素(資訊 行情 論壇)集團、吉林化纖集團那樣具有絕對競爭能力的主導產品的非常少。如:某集團主導產品經常變化,因而無法做精,何談做強。當然無競爭能力,最后只好停業。 3、管理體制不健全。企業集團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很少。一方面,一些民營集團,擺脫不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矛盾影響企業發展。很難選用人才。另一方面,國有集團,大而全,冗員過多,包袱過重。醫院、學校等企業辦社會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有的集團讓生產主導產品的股份公司與集團主體分離,股份公司實現了輕裝發展,而集團則成了“包袱承載器”只能走向滅亡。 4、母、子公司不能做到分工協作。個別集團母、子公司各干各的。產品無任何關系,只是產權同一歸屬才成為一個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均單獨經營,很難形成合力,也失去了集團的優勢。 5、缺少人才和科技創新能力。吉林市民營企業集團居多占總數的68%。缺少人才和科技力量是民營集團的通病。究其根源還是經濟欠發達,科技人員待遇低,發展環境不理想,很難留住人才。缺少人才和科技開發,企業當然很難持續發展。 三、促進吉林市企業集團發展的建議 1、政府有關部門應嚴把集團準入關。對新增企業集團應按標準嚴格審查。對已批企業集團應建立年審制度,每年對集團企業進行條件審核。政府應出臺對大企業集團的稅收、貸款等扶持政策,促進集團快速發展。 2、企業集團要吸納人才,推出有競爭能力的主導產品。立足“一點”做強。實踐證明,只有做強,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大。使集團以一點為中心,多子公司合作,發揮集團特有的優勢,促進快速發展。 3、企業集團要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尤其是民營集團要擺脫家族式管理模式,一定要實現所有權與管理權、經營權的絕對分離。 國有企業集團要加快改制步伐,在落實好員工各種保險的基礎上,加快冗員分流著力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甩掉包袱,輕裝發展。 4、集團企業要完善分配制度。以此吸納人才,特別是高科技人員和管理人才。用經濟手段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集團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