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歐就紡織品貿易進行談判并成功達成協議一事,《金融時報》6月14日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為《縫合了的紡織品-不管歐盟和中國如何說,他們的協議是對自由貿易的嘲弄》。
文章認為,此項協議是在歐盟威脅要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前提下達成的,這其實就是歐盟目前“虛偽地”指責美國所采取的做法,因此不管如何修飾,此項協議是純粹的貿易保護
主義,除了對歐洲養尊處優的紡織業界是件幸事,實在無處可贊。對中國而言,確實贏了些東西,但為數不多。
文章評論,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將該協議視為“過渡性安排”其實很滑稽。10年前歐盟和美國就承諾要在2004年底前取消全球紡織品配額限制,但10年間他們沒有積極應對,只是袖手旁觀,現在則忙著重新設置貿易障礙。文章認為10年的保護都沒有拯救日漸沒落的西方工業,現在添加更多的貿易障礙不但不會起作用,反而會阻礙結構性調整并損害美歐貧窮的消費階層的利益,因為這些低收入者的大部分收入將用于購買基本消費品,而中國是成本最低的生產者之一。所以,是他們自己的政府在命令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的錢去買這些商品。
文章同時分析了協議潛在的一些隱患,認為這將鼓勵其他業界加以效仿并游說政府實施類似的保護。比如,歐洲制鞋業和自行車業已經要求控制中國相應產品的進口。這個名單無疑還將加長,他們的欲望將很難得到滿足。2013年之前,除了征收反傾銷稅(中國目前已成為最大的打擊目標),中國的貿易伙伴們將可能對任何他們認為會擾亂(或僅有擾亂危險)市場的中國商品實施合法的限制。
文章將此概括為政客們不得不限定既得利益時所采取的一種高次序的犬儒哲學。歷史表明:貿易保護武器一旦被制造出來,請愿者們總會跳起來要求使用。中歐紡織品協議的簽訂無疑再次縱容了這種行徑。(駐英使館經商處劉峪2005-6-14)
。ㄐ畔碓矗厚v英國經商參處子站)
文章類型:
|